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替普酶溶栓预后影响因素临床研究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zwsb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据国家卫生部第三次全国死亡原因调查显示,急性脑卒中已经成为中国人疾病死亡第一位死亡原因,首次超过了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中国脑卒中年发病率超过200万,每年150万人因脑卒中死亡,死亡率已经是西方发达国家的4到5倍,是日本的3.5倍,未来国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已经把降低脑卒中死亡率作为首要解决的重大科技攻关课题。急性脑卒中构成中,大约75%为缺血性卒中。中国城镇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约为38.7%,其中大部分患者死于发病一个月之后,但是国内关于缺血性脑卒中死亡原因尚未见到详尽的调查报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是目前唯一被批准用于临床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国外大型、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阿替普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该药在中国的使用尚不普及,据统计,发病3小时内到达医院,符合溶栓标准的超急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使用率仅为1.9%。西方国家的荟萃分析显示,随着溶栓时间窗的延迟超过4.5小时,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轻微增加,但是死亡的增加与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并无显著关系。这些证据表明,仍然有潜在的重要因素影响了脑卒中溶栓后的死亡率,比如年龄、性别、种族、卒中严重程度、并发症和某些临床变量。虽然阿替普酶已经被批准用于中国人群,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大型的、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验证该药在国人中的有效性。影响溶栓后转归的决定因素,仍然缺乏有力的临床证据。本研究的目标,是分析脑卒中溶栓后预后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死亡这个明确的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为今后的临床干预、减少脑卒中的死亡率做好前期工作。对象和方法病人的选择和测量方法:我们以国际疾病编码第十版中,出院诊断编码为I63-I67的患者为检索对象,查找了自2005年初至2011年4月连续登记在库的脑梗塞患者。由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定义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我们在研究中将其定义为,由于脑部缺血快速出现的脑功能障碍,后期这种确切的损害可以被影像学证实,比如磁共振弥散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或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研究包含的“确切”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均在72小时内,所有患者接受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制造)。入选标准如下:(1)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26分;(2)阿替普酶静脉或动脉溶栓;(3)溶栓前脑部CT平扫或磁共振未见病灶形成,或低信号区域小于三分之一血管供血区域;排除标准与美国的NINDS试验类似,但是未排除即往有卒中史的患者,同时也未排除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低于22.2mmol/L者,或使用了压宁定控制血压在185/11OmmHg以下的患者。另外凝血指标轻度异常和血小板异常患者也未排除。收集数据使用了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并进行了双录入和数据核查。收集的变量包括最接近溶栓时刻前的年龄、性别和体重。实验室资料包括血肌钙蛋白、肌酐、尿素氮、肌酸肌酶、总胆固醇、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谷丙转氨酶、总蛋白、总胆红素、血糖和碳酸氢盐;测量设备Automatic Test System-LX20。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比值和纤维蛋白原,测量仪为Coagulation Analyzer-Sta-R。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和血小板计数仪为Automatic Blood Cell Analyzer-LH755。溶栓前患者头部的影像学评价,由我院放射科工作人员回顾性进行评价,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了重要指标----CT的大脑中动脉致密征,第二部分增加了CT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溶栓后血管再通TIM1分级的评价。心血管异常定义为任何以下发现之一:心电图发现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律不齐和ST段的异常;或者超声心动图发现的中度以上瓣膜返流、附壁血栓或间隔缺陷。生命体征变量包括腋下体温、脉搏、血氧饱和度、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经由IntelliVue Information Center System监护系统获得。治疗时间窗定义为症状出现到治疗前的时间,程序性延误指患者达到医院至接受溶栓治疗的时间。阿替普酶的剂量和溶栓途径由医嘱单获得。静脉溶栓按照NINDS研究的流程执行,动脉溶栓在脑血管造影,发现责任血管后,导管内注入阿替普酶进行选择性溶栓。卒中严重程度评分,部分已由神经内科执业医师前瞻性地记录在病案中,其余分值由我科一名神经专科护师进行回顾性评定,该护师2009年曾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威尔氏亲王医院获得了NIHSS评分的国际资格证书。患者重要的既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卒中史、房颤史、心衰史和家族卒中史,通过住院病历和门诊病历或服药记录得以确认。2011年7月前完成了电话随访、信访或登门造访。预后指标分为良好(改良的Rankin量表0-2分)和不良(改良的Rankin量表3-6分),同时登记和核实了患者的全因死亡。统计学分析:用线性回归法替代部分缺失的连续性变量。因为数连续型变量多为偏态分布,故以中位数加四分位间距或全距表示;定类变量以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多因素分析过程时,分类变量采取两两比较方法。由于原始自变量较多,事先已经进行了变量筛选,目的在于挑选与预后变量有潜在相关的自变量,并检查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自变量的共线性先用二元相关性检验,如果相关系数大于0.8,则通过专业知识,对相同或相近属性的自变量进行合并、替代或是删除,最终保持自变量之间相对的独立性,使相关性不再明显;例如,自变量“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比值”的相关系统为0.984,P=0.000,我们选择国际标准比值作为候选变量,因为两者都是凝血功能常用指标,但临床上最常用的指标是国际标准比值,不常用凝血酶原时间的绝对值。其后,利用逐步回归法进一步消除自变量共线性,筛选有意义的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中,为了发现潜在对临床结局有独立影响的因素,并进一步排除自变量之间的共线性,从临床简便和实用性出发,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的自变量,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者之外,同时校正了人口学变量、溶栓治疗中重要的时间窗、溶栓途径、用药剂量和临床常用的生命体征、生化指标等自变量。采取逐步后退法,最大似然比检验,步进入选和剔除标准分别为0.05和0.10,界值点设为0.5,最大迭代20次;同时检验了模型的意义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事后分析中,采用ROC曲线决定有意义自变量的界值,并与其他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可能的解释因素。Alpha值设定为0.05(双侧)。统计软件为IBM (?) SPSS(?) Statistics versionl9。结果第一部分共纳入了90名患者,1例失访,89例(98.9%)进行了单因素分析,但是7例(7.8%)患者缺失大脑中动脉致密征资料,4例(4.5%)缺失心脏异常资料,最后,一共82例(91.1%)患者进行了多因素分析。所有患者均是中国汉族,男性40名,占44.9%;女性49名,占55.1%;8例(8.9%)有既往脑卒中病史,但是mRs评分低于3分。自变量中,低密度脂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因为和其所属类别其他自变量的高度共线性,故予移除。年龄中位数为72岁,体重为59公斤,NIHSS评分13分,治疗时间窗4.42小时,阿替普酶用量为50毫克。60名患者(67.4%)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而29名患者(32.6%)接受了动脉溶栓。一共16名患者三个月内死亡,而且所有病例均死于脑卒中后30天之内,死亡率为17.98%(16/73,n=89)。死亡组患者和生存组比较,NIHSS评分较严重,国际标准比值和白细胞水平均较高。另外,死亡组CT提示大脑中动脉致密征比例高于生存组,并且家族卒中史比例偏高,呈现出统计学边缘效应。二分类Logistic回归中,共纳入13个与溶栓后死亡结局可能有关的自变量:性别、年龄、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国际标准比值、大脑中动脉致密征、卒中家族史、时间窗、用药剂量、血糖水平、体温、收缩压和血氧饱和度。两个自变量在多因素、逐步回归后显示与死亡结局独立相关:NIHSS评分(P=0.001, OR1.48,95%C.I.1.18-1.86);体温(P=0.028, OR4.60,95%C.I.1.18-17.94);血氧饱和度(P=0.054, OR0.71,95%C.I.0.49-1.01)则显示了统计学有意义趋势。模型卡方为41.493(P=0.000); Nagelkerke R方为0.633,说明回归方程解释了影响因素的63.3%。Hosmer-Lemeshow卡方检验不显著(x2=0.927,P=0.999)。模型预测死亡的准确性达到89.0%。预测死亡概率C统计曲线下面积达到了0.939,P=0.000,95%C.I.0.889-0.990;估计个体死亡概率的方程为:y(?)=-31.280-0.349SPO2+1.526BT+0.395NIHSS+1.688HMCAS.另外,考虑到体温昼夜的生理波动,我们分析了这种变化对死亡的影响;根据体温生理波动规律,将时间段分为5-10点、11-18点和19-4点三段,卡方检验显示三个时间段内入院患者最后死亡结局无差异(,=1.164,P=0.559)。从临床实际意义考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基线时较高的NIHSS评分和较高的体温与溶栓后90天死亡独立相关,患者NIHSS评分每增加1分,溶栓后死亡可能性就增加1.48倍;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死亡增加4.6倍。血氧饱和度低下也显示了对死亡有影响的趋势;事后分析中,体温变量ROC曲线下面积为0.620,血氧饱和度为0.608,体温变量分界值为36.9摄氏度,血氧饱和度分界值为96%。多因素分析一共纳入8个候选自变量(总胆固醇、血糖、糖尿病史、心功能不全、家族卒中史、年龄、体重和时间窗),与体温二分类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高血糖(P=0.008, OR,1.286,95%C.I.1.066-1.551)和家族卒中史(P=0.007, OR,9.191,95%C.I.1.827-46.241)与体温二分类相关。挑选9个自变量(药物剂量、时间窗、年龄、总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收缩压、糖尿病史和心功能不全史)与血氧饱和度进行回归分析,也显示糖尿病(P=0.008, OR,0.182,95%C.I.0.052-0.634)与低血氧饱和度有关,同时血小板计数增高者,与低氧饱和度也有关(P=0.031, OR,0.990,95%C.I.0.981-0.999).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时,更有可能在入院时表现出更高的体温和偏低的血氧饱和度;同样,有家族卒中史的患者,发病时也更容易出现体温上升。在第二部分中,数据库中追加了另外6名患者的资料,我们比较了中国人急性缺血性卒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与第一部分相同。自变量中,重新评估了脑卒中的OCSP亚型和TOAST分型。预后指标中,加入了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责任血管的再通率。64名患者接受了静脉溶栓,32名接受了动脉溶栓。总的90天预后良好率达到了43.8%。单因素分析显示,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费用(47623.6VS.25699.8元)、院内程序性延误时间(3:10VS.1:44小时)、溶栓时间窗(5.54VS.3.58小时)、阿替普酶用量(20VS.50mg)有统计学差异。预后指标中,两种溶栓方式血管再通率(64.9%VS.53.8%)、出血性转化率(25%VS.31.3%)、预后良好率(45.3%VS.40.6%)和死亡率(22.2%VS.9.4%)均无显著性差异。溶栓途径对预后不良无独立影响(P=0.263, OR2.24,95%CI0.55-9.15)。但是血管的再通与否,与功能学预后独立相关(P=0.036, OR0.25,95%CI0.07-0.91)结论接受阿替普酶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前较高的NIHSS评分、早期升高的体温和较低的血氧饱和度,可能与治疗后90天的死亡率有关。阿替普酶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90天预后良好比例、溶栓后出血转化率和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
其他文献
延迟折扣是指未来奖赏当前的主观价值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心理现象。已有研究表明延迟折扣会受到许多效应的影响,这其中主要包括标记效应、数量效应、方向效应和领域效应。
<正> 资料来源:FDA网站发布时间:2011.02.082011年2月8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公告,批准首个设计可在某些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中安全使用的心脏起搏器。心脏起
目的研究分析脑瘫患儿弱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弱视治疗的16例脑瘫弱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普通遮盖治疗、弱视综合治疗仪(红光闪
电机作为电能转换或传递的重要部件,从十九世纪初开始,电机的设计及其制造技术已经日趋成熟。近年来,随着国家高效节能政策的大力推广,交流变频电机已开始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工业领
油画技法和材料的演变是西方绘画艺术发展演进的重要线索,也是绘画艺术风格产生的重要物质基础。14,15世纪的欧洲绘画大师都对绘画技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受到高度重视形成
“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同志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重要国际合作倡议。从价值论视角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其价值生成是应对全球治理格局深刻变化的时代产物,是解决当
分析研究了南天山地震带构造环境、中强地震活动震源机制解、中强地震时空分布以及拜城周围小震群活动与中强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南天山东段中强震震源断错以倾滑逆断为主,
目的:总结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2年5月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23例。结果:本组23例皮瓣,18例患者皮瓣均成活,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东盟各国的双边贸易合作不断增加,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自2002年1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搭建以来,贸易总量迅速增长,贸易模式也发生了
班本课程的开展为教师提供了广泛的教育空间,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立足班本课程是成长教师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幼儿的有力保障,是促进家园共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