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非晶合金由于特有的长程无序结构表现出一系列优异的理化性能,其中高强度、高硬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尤为突出,使其在小、微尺寸结构件的工程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非晶合金应用的探索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瓶颈问题,其中非晶合金的室温脆性与应变软化现象极大的阻碍了其工程应用,因此剖析非晶合金的塑性来源,探究非晶合金增塑机制便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Zr-Cu-Al系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晶合金由于特有的长程无序结构表现出一系列优异的理化性能,其中高强度、高硬度等力学性能指标尤为突出,使其在小、微尺寸结构件的工程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非晶合金应用的探索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瓶颈问题,其中非晶合金的室温脆性与应变软化现象极大的阻碍了其工程应用,因此剖析非晶合金的塑性来源,探究非晶合金增塑机制便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Zr-Cu-Al系非晶合金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了制备工艺与成分优化对非晶合金组织的影响规律;对不同组织结构状态的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建立组织与力学性能尤其是塑性之间的联系;针对塑性较好的具有两相结构的非晶复合材料的变形过程进行了原位观察,探究第二相粒子与剪切带的相互作用关系,阐释剪切带萌生、扩展规律;对其准静态拉伸、压缩状态下的锯齿流变行为进行分析,探究非晶复合材料变形过程的自组织临界行为。本论文旨在探究非晶复合材料的塑性起源与增塑机制,揭示非晶合金剪切带的形核、扩展规律并为非晶合金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与实验依据。使用钨极电弧真空熔炼与熔体抽拉设备成功制备了Zr-Cu-Al系非晶合金,通过工艺优化与成分优化,达成Zr-Cu-Al非晶复合材料组织调控的目的;并对优化后的Zr48Cu48-xAl4Cox和Zr49Cu45Al6试样进行了组织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急冷条件下的Zr48Cu48Al4非晶合金微丝无拉伸塑性,但具有良好的弯曲塑性,样品表面出现多重剪切带;Co元素的添加促进了晶体相的形成,增加了合金对冷却速度的敏感性,并极易导致晶体相“团聚”,Co元素通过控制晶体相结构,对力学性能具备调控作用;冷却速率对组织影响剧烈,随冷速的降低,合金内部晶化程度与晶体相尺寸提升;通过晶体相含量的控制,可有效调控非晶合金的力学性能,随着晶体相含量的增加,材料表现出脆性、低强度的晶体特性;随非晶相含量增加,表现出非晶相高弹性高强度特性,只有在第二相弥散均匀分布于基体,体积分数约占50%,晶体相尺寸约50~100μm时,材料便显出优异的宏观塑性;其中Zr49Cu45Al6合金具有均匀、弥散的复相结构特征,第二相尺寸10~70μm;玻璃转化温度669 K,晶化温度771 K,微观尺度存在枝晶结构,第二相为简单立方Pm-3m结构的B2-Cu Zr相。其在拉伸力学性能测试中,表现出稳定的塑性,工程应变范围6%~14%。借助原位观测手段,对展现了优异室温塑性的Zr49Cu45Al6非晶复合材料进行了原位拉伸测试。结果表明非晶复合材料的变形过程可分为弹性阶段、硬化阶段和软化阶段三部分。在弹性阶段内,两相发生协调的弹性变形,弹性极限与第一屈服强度主要受第二相体积分数影响;硬化阶段可分为弹性-塑性变形区与塑性-塑性变形区,在此阶段内第二相率先屈服,发生不可逆的塑性变形,非晶基体在复杂的应力状态下发生弹性变形后屈服随后开始塑性变形,非晶基体与第二相发生塑性变形过程中,非晶基体自屈服后保持软化趋势,而Zr-Cu-Al非晶复合材料的第二相由于其B2结构,在应变作用下诱发马氏体相变,进而提供了加工硬化现象的可能,当B2相的加工硬化作用大于非晶基体的软化作用时,在此区间内应力-应变关系保持加工硬化趋势;而当B2相的加工硬化作用小于非晶基体的软化作用时,应力-应变关系进入软化区。非晶复合材料的剪切带萌生于两相界面处,垂直于外界应力方向萌生初始剪切带,随着同一位置的变形加剧,局部形成多重剪切带。第二相的马氏体相变提供了主要的加工硬化作用。当多重剪切带扩展,界面发生“脱黏”时,加工硬化作用不再主导变形过程,非晶基体的软化作用将促使材料软化、断裂。针对拉伸变形过程塑性区段的锯齿流变现象与压缩变形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锯齿流变主要取决于两相相互作用与弹性能积累与释放,具体表现为剪切带的萌生与相互作用。统计方法分析非晶复合材料的锯齿流变行为展现出一个复杂、无标度的变形过程。此过程与非晶合金变形过程中的剪切滑移现象相关,通过弹性能累积的统计分析发现该过程遵从幂律关系。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这是一个轨迹收敛的动态自组织过程。
其他文献
车载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VANET)作为智能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旨在为车辆提供通信服务以提升行车安全,提高交通效率。随着近年来国内外自动驾驶研究的展开,各类应用对VANET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未来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的核心技术,亟需设计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技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应用需求,为车辆提供更可靠的网络连接,更高的网络吞吐量。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技术之一。因其无辐射、无电离的特性,并能提供丰富解剖信息的能力,MRI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是医学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通常,不完备信号下的MRI成像问题可以归结为数学中的不适定方程求解。传统方法获得的重建图像一般很难达到医学诊断需要。随着压缩感知理论的逐渐成熟,研究表明借助稀疏正则化理论和快速优化
近些年来,为全面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以及项目建设质量水平,相关部门以及主体参建单位对于高速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建设管理问题予以了高度重视。客观来讲,推进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基本上可以为提高施工材料检测数据精确性以及巩固加强整体建设质量安全夯实基础保障。针对于此,文章主要结合相关经验,对新时期高速公路工程工地试验室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问题进行重点研究与分析,以供参考。
液压驱动六自由度并联机构以其独特的多自由度运动能力以及承载能力强、刚度大、精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飞行模拟器以及汽车驾驶模拟器等领域。但封闭的运动链结构,使其动力学方程形式较为复杂且存在较强的坐标耦合。因而,常规控制策略难以使其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针对上述情况,国内外学者将振动力学中模态空间坐标变换引入其控制策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其依旧存在以下关键问题:模态空间控制器设计所需惯性参数
近年来,全球变暖、碳排放增加、雾霾的频繁出现等都使得能源和环境问题相关的学术研究具有越来越大的现实意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中国的能源消费情况已经不仅是本国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样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物质财富不断积累,能源消费持续增加,对这一特定阶段的能源消费规律的研究有着很大的价值和意义。以往研究多是从流量的概念探索工业化阶段的能源消费情况,本研究提出
我国农村地区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水直排,造成水环境污染,直接危害居民生命健康。因此,提高农村地区污水处理,保障水质安全,对振兴乡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农村污水特点,在传统单功能区(好氧或厌氧)为主的膜系统基础上,本文开发一种缺氧-好氧串联式双功能区重力驱动膜系统,使系统内形成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化分布,在未添加碳源条件下实现系统对有机污染的高效去除。结果表明:系统内好氧区和缺氧区存在不同的微生物菌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公路建设管理水平,文章提出了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要坚持安全生产、职业道德、绿色施工、保障工程质量等原则,继而从分析告诉公路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后,提出完善工程制度、建立施工项目培训模式、薪酬模式、绩效模式、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措施,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实现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为了构建现代化的智慧高速公路管理平台,形成设备互通、数据融合、系统关联的现代化道路监控与管理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智慧高速公路管理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发现其中的关键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智慧高速公路管理平台建设的有效方式和技术架构,进一步完善智慧高速公路管理平台建设体系,为建设智慧高速公路提供参考。
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结构、实现能源可持续利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大力应用清洁能源。太阳能是目前利用率最高的清洁能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对太阳能的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光伏发电技术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文章首先分析了并网光伏发电的原理和组成,以及并网光伏发电的影响因素,然后探究了并网光伏发电对电网的影响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针对并网光伏发电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功能梯度材料是近年快速发展的新型材料,在航空航天、核能、医学及电子封装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双工位复合喷射成形的新工艺方法,对Al-20Si合金和7075合金双金属梯度成分合金进行成形制备,并对复合喷射成形雾化过程中气体动力学、沉积过程中异种成分合金熔滴的铺展行为、双金属板坯形状及成分分布控制规律以及双金属梯度板材的致密化进行研究。针对复合喷射成形雾化阶段,利用Fluent软件对雾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