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末期(明·万历-1949)合肥城市空间发展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52833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原始人类聚集的小村落到封建社会时期的县级城市,从兵家必争之地的军事重镇到建国后的省会城市。“秦并六国,置九江郡,庐以列城为合肥县。”(1)可可知由秦汉设置合肥县算起,其已有超过2000年的建城史。与中国同时期的其他城市比较,合肥有其明显的特征。据《读史方舆纪要》(2)记载,她居于江、淮之间,淮南天然丘陵为其绿色屏障,自古就是战略交通要地。即使到了现代,合肥城爆发式的发展仍有其独特性,从1949至2009年这60年间,合肥旧城人均土地使用面积基本维持不变,约100m2/人(3)。两千多年以来,合肥古城性质与职能的演化对城市发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虽然安徽省城市空间转型不如南京、北京等城市变化大,但本文在探讨城市空间形态中,试图找到合肥城市从古代到近代空间转型中的蛛丝马迹。《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施坚雅模式》一书中指出:截至目前,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城市研究中还缺少对县级城市发展史的研究。因此,本文选取封建社会末期合肥城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各年份: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1803、1918、1945、1949(半殖民地半封建)。通过解读不同年代城市历史现状图及对城市历史现状图的转译,结合现代研究方法——空间句法,深入剖析合肥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形态演变。本文填补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县级城市发展史研究的空白。同时,本文也将结合部分社会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研究成果将丰富合肥古城空间形态发展史,体现中国古代县级城市在时空角度的发展沿革及其空间演变特征。同时,也为现今城市建设提供合理的空间结构和发展策略,指导旧城的传承与复兴,新城的开发与建设。因此,本文以合肥古城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的图像学分析方法并结合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对历年合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进行系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以及比较研究,揭示合肥古城空间发展演变机制。同时,结合城市功能空间特征分析经济功能、政治功能、交通功能以及集成核变化所隐含的城市空间中心性变化,从而为城市空间形态演变提供了空间演变机制的内在解释。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港口之间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港口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管理理念。然而,“以客户为中心”并不是以所有客户为中心,而是
暖通设备时常出现故障,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是业主在进驻房屋后,对建筑内部的结构随意进行改造,连带着将暖通设备也进行改装。二是建筑在建设过程中,暖通工程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发展生机,尤其是在公路建设方面,越来越趋向现代化。在这种快节奏的发展速度之下,公路工程施工质量越来越难以保证,为了
一次地震的孕育过程由震源自身的演化过程和所受外界影响两种因素决定。地震活动的复杂性主要山地震断层活动相互作用以及在这种作用下地震孕育过程发生复杂变化引起。本文在
成都院在“资阳市筏清片区棚户区改造勘察设计项目”中,经“资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投标被确认为第一中标候选人并于2014年9月19日接到项目中标通知书。“资阳市筏清
目的确定本实验室维吾尔(维)、汉族妊娠妇女孕早期甲状腺激素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科及产科门诊进行产检的孕早期单胎妊娠妇女,将符合标准的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