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革”文学一片空白是多年来比较流行的看法,“文革”新诗研究在此背景下也受到漠视。所幸已有不少学者涉猎“文革”文学或“文革”新诗研究,取得斐然可观的成绩。本文站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同时搜集整理大量材料,力图在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更具学理的层面上研究“文革”诗歌。现代性是中国新诗内在的追求;作者考察“文革”新诗地上和地下两种存在状态之后,将其放到中国新诗发展的历程中进行观照,认为“文革”新诗也是中国新诗现代性追求的一个重要环节。“文革”新诗的研究,正在或即将改变中国新诗发展史甚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学术和知识的背景,由此可能重新叙述和解释中国新诗特别是当代新诗的发展,甚至重新叙述和解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本文希望能就此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正文前的引言引入论题,略述“文革”诗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探讨研究者面对“文革”诗歌应当具备的态度和素质。正文分四章。第一章对“文革”文学尤其是“文革”诗歌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评价,揭示其中的成就和不足,同时指出新的学术生长的可能性,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思路。第二章考察“文革”新诗地上和地下两种存在状态,根据诗歌写作者的不同把“文革”地上诗歌划分为红卫兵诗歌、工农兵诗歌和“知识分子”诗歌三类,把地下诗歌分为老一辈诗人写作的诗歌和年轻诗人写作的诗歌两类,企图对“文革”新诗有一个总体的、历史的把握。第三章界定并从各种角度寻绎文学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特别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内涵,从历时和共时的错杂中去把握它作为时间概念和意义概念的复杂性,同时讨论以此为视角研究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尤其是当代文学的合法性及其意义,还探寻了中国新诗现代性的内涵,从新诗的主体性、时代性、创新性、开放性以及多向性等五方面讨论其特殊表现。第四章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问题引入“文革”新诗研究,同时通过具体的文本读解透析“文革”新诗,力图表明,地上诗歌体现出新诗现代性追求的中断,而又不是简单的中断;地下诗歌因为诗的主体性的回归体现出新诗现代性追求的修复。结语强调、总结“文革”诗歌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