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构造条件下英安岩卸荷损伤演化对地下洞室稳定性影响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cx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LCRM水电站地下洞室为例,查明研究区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天然地应力,以英安岩为研究对象,设计室内三轴加卸载-应变采集-声发射监测试验,揭示卸荷作用下岩石变形破裂机制、应力-应变关系、力学参数损伤劣化规律与声发射活动特性,理论推导卸荷损伤演化方程,借助VS2010 C++语言实现其二次开发,采用FLAC3D开展卸荷数值试验,验证理论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并进行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取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研究区地处青藏高原多个地块与缝合带交接处,区域内受北西向竹卡断裂影响,新构造运动活跃,有地震历史记录,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为典型的高山峡谷深切割地区,地层岩性主要为三叠系中统竹卡组(T2z)灰白、灰黑色英安岩,并在河谷长期剥蚀下切作用下形成强风化、强卸荷改造环境,复杂岩土体结构环境,复杂水文地质环境,深厚覆盖层河床环境,天然地应力高,最大主应力为23~28.3MPa,中间主应力为17.1~18.3MPa,最小主应力为8~9.6MPa。(2)室内三轴加卸载-声发射试验结果表明:加载条件下岩石试样主要发生“X”型弹塑性剪切破坏,而岩石在卸荷条件下表现出强烈的扩容张性特征,破坏后应力迅速跌落,脆性特征显著,侧向应变和体积应变较大,破坏岩样较碎,且粘聚力与变形模量在卸围压过程中减小,内摩擦角和泊松比增大,并且随着围压的增长,加卸载条件下岩样变形破坏峰值应力和轴向应变均有所增长,但相同初始围压,卸荷条件的峰值应力均小于加载试验的峰值应力,说明卸荷条件下岩样更容易发生破坏,此外,声发射活动特性较好地反应了岩石变形破裂过程,卸荷条件下声发射振铃数与声发射累计振铃数也比加载条件下更多。(3)基于广义弹塑性理论、Mohr-Coulomb、Griffith等屈服破坏准则,假定岩石试样质地均匀、完整,其力学性能符合各向同性假设,且变形破坏满足连续性性、小变形、平截面等基本材料力学假设,以声发射累计振铃数作为损伤变量中间量,结合岩石微元体假说、Weibull分布函数等建立基本力学参数(E、μ、C、φ)随应变劣化的函数关系,并将其变形破裂过程分为弹性变形阶段、卸荷屈服阶段、脆性破坏阶段及残余强度阶段,不考虑时间与温度的影响,仅从应力、应变的对应关系分阶段建立岩石的卸荷损伤本构模型。(4)借助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编译器C++开发语言,以Mohr-Coulomb模型为蓝本,对本构基础类别、成员函数,本构注册、本构与FLAC3D主程序之间的信息交换、本构状态指示器等信息进行重新编写,实现了卸荷损伤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在FLAC3D中建立直径50mm、高度100mm的标准圆柱体模型,开展三轴卸荷数值模拟试验并与室内试验结果及常规Mohr-Coulomb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卸荷损伤本构模型的合理性。(5)以LCRM水电站为例,通过Rhino 6.0、Griddle以及FLAC3D软件建立地下洞室数值模型,Mohr-Coulomb模型与卸荷损伤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最大主应力主要集中分布在引水隧洞与尾水隧洞周围,卸荷损伤模型最大主应力集中值相对较小,但分布范围明显大于Mohr-Coulomb模型;最小主应力在主厂房、主变洞、调压室边墙部位出现一定的应力集中,并在主变洞右侧边墙集中程度达到最大,洞室顶拱、底板和引尾水隧洞扰动范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和范围的应力松弛区,局部出现拉应力,卸荷损伤模型下的应力松弛区范围和最大拉应力值比Mohr-Coulomb模型更大;剪应力在靠近洞室附近表现出了明显的应力集中,且以洞室中心为对称点,沿洞室上下游顶拱与底板斜对角线呈共轭剪切分布,并在顶拱与边墙、边墙与底板交角处、交通廊道、引尾水隧洞与洞室交叉转折处剪应力值较大,卸荷损伤模型中的最大剪应力值小于常规Mohr-Coulomb模型剪应力值;洞室开挖后导致顶拱下沉、底板鼓胀与边墙水平向洞室内挤压,卸荷损伤模型计算结果是Mohr-Coulomb模型位移计算结果的3.5倍;两种模型计算结果下地下洞室变形破坏主要表现为剪切屈服,塑性破坏区最先出现在洞室顶拱位置,随后向边墙、底板与交通廊道、引尾水隧洞转折交叉位置处扩张,并逐渐向洞室周围岩体深部延伸,最终在洞室周围形成完整的塑性变形破坏区,说明这些位置是地下洞室开挖后可能发生剪切破坏的薄弱环节,应及时地对其进行支护,以保证洞室稳定性。
其他文献
由于抗生素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以及促发抗性细菌造成对人类巨大的潜在威胁,有必要对抗生素的降解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以达到理想的降解效果。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抗生素的降解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甲硝唑、氯霉素和磺胺嘧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抗生素在高级氧化法下的降解机理并比较了不同降解方式的差异。在甲硝唑的降解过程中,硝基消除反应和羟基氧化为羧酸的可能性要比其他自由基消除的可能性更高。研究采用密度泛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城乡基础建设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道路交通网络的更新也愈发的频繁与快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作为服务于现代社会信息化生产的一种重要科技手段,如何利用该项技术实现实时化、自动化的交通道路网提取成为了遥感应用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自动更新、城市道路规划、车辆卫星导航等有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深远的研究意义。近年来,作为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
文章通过对现有船舶冷却系统的现状分析,着重介绍了船舶冷却水泵变频节能原理及系统控制方案。对现有船舶海、淡水冷却水泵分别进行变频节能改造,实现降低使用功率的目的。与改造前的航行、停泊工况比较,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冷却水泵节能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在桥梁结构中,桥墩作为桥梁结构的重要组成构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并通过基础将此荷载传递到地基上。地震发生时,如果桥墩结构的横向位移过大将会导致桥梁结构的整体破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作者基于结构振动控制的原理提出了摇摆柱耗能装置来改善桥墩结构的横向移动刚度和耗能能力,从而有效的保护桥梁结构在外部激励荷载作用下免遭破坏。土木工程振动控制理论是继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之后而发展起来的,它
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是生态环境监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境因子和中间参量。但热红外数据由于其波长长、能量低等因素,LST的空间分辨率往往不能满足地表温度的应用需求。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山区城市,由于地形起伏大且景观破碎度高,迫切需要高空间分辨率LST来探测出破碎下垫面间地表温度的差异。本文以典型喀斯特山区城市贵阳市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以自然地表为主和以
不对称拱桥能够适应桥位纵断面一侧较低,另一侧较高的地形特点,充分利用岩石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墩台的开挖量,节约工程造价,同时也降低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在山区桥梁建设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钢管混凝土拱桥结构轻巧,造型美观,跨越能力大,施工方便,在大跨径拱桥中应用较为广泛。本文主要对大跨径上承式不对称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轴线的选择及成桥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简要回顾钢管混凝土
我国作为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发生地域较广、频率较高、种类较多和损失较大是目前地质灾害发生的几个显著特征。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中,也提出了“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的地质灾害防治目标。本文以四川茂县及其毗邻地区的Sentinel-1A升降轨数据为基础,基于SBAS-InSAR技术获取了茂县地区2017年的地表变形数据,开展了
汞是全球关注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在淹水条件下可以通过生物和非生物作用转化为毒性更高的甲基汞(MeHg),并通过食物链放大效应威胁着人类健康。稻田系统是一个汞甲基化热点区域,水稻对土壤MeHg的富集能力远高于其他作物,导致食用大米成为人群更为普遍的汞暴露途径。在水稻生长期,稻田会因营养物质的大量输入导致大量藻类繁殖生长,藻类代谢和衰亡腐解过程易产生富含巯基的小分子量“藻源性有机质”,并在其中栖息着汞
在我国交通网络所修建的桥梁中混凝土桥梁占比非常大,盖梁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设计、施工及非正常使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开裂、漏筋等现象。从设计层面而言,当设计不合理时会由于配筋量偏少或过多,而导致盖梁病害的产生或材料的浪费。自从受力不符合平截面假定的应力扰动区的概念被提出后,大量国内外学者对该区域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主要研究对象为开口深梁、预应力齿块锚固区、牛腿等部位,而对盖梁的
2013年以来,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全国范围内PM2.5浓度明显下降,但臭氧(O3)污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成渝地区的O3污染成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榆林市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和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北方地区沙尘的来源地之一,对其大气污染的研究多是围绕颗粒物进行。榆林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最大的煤化工基地,随着煤化工、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