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指肝脏缺血后,在恢复其血液灌注时导致组织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常见于肝移植手术后、肝脏切除术后、肝脏广泛创伤及脓毒血症晚期等;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缺血预处理可能是预防HIRI的有效保护措施;近期发现,远程缺血预处理作为一种简单的手术干预手段,在HIRI的保护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脾脏缺血预处理对HIRI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尚无文献报道,本实验拟通过将大鼠的脾脏进行缺血的预处理后研究其对HIRI的影响,并加以分析,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实验选用Sprague-Dawley大鼠,共36只,性别均为雄性,体重在225-250g,随机分3组,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RIPC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Sham组:仅行开腹和肝门游离术;I/R组:采用Pringle’s方法,制作肝脏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首先阻断肝门供血15分钟,然后灌注2小时;RIPC组首先阻断脾动脉15分钟,然后放开15分钟,然后其它操作同I/R组。各组试验大鼠,在再灌注2小时时后,分别取门静脉血清,测定肝功能生化指标ALT和AST水平高低;与此同时,取肝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法对肿瘤坏死因子-α和P-选择素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大鼠血液肝脏功能生化水平测定结果RIPC组血清ALT水平(231.87±50.80) U/L和I/R组血清ALT水平(466.75±89.45)U/L较sham组的(54.05±16.05)U/L明显升高(P<0.05);RIPC组血清AST水平(326.75±19.12)U/L和I/R组血清AST水平(782.25±87.71)U/L较Sham组(76.50±12.38)U/L明显升高(P<0.05);上述测量指标RIPC组明显降低,且与I/R组相比较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光镜下肝组织病理改变及损伤评分结果RIPC组肝组织病理评分(0.93±0.13)和I/R组肝组织病理评分(2.10±0.15)分别比Sham组(0.15±0.12)高(P<0.05),而RIPC组较I/R组肝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3、大鼠肝组织TNF-α和P-选择素表达RIPC组肝组织TNF-α表达的平均阳性灰度值(122.08±4.84)较I/R组(140.50±12.11)明显降低(P<0.05);RIPC组肝组织P-选择素表达的平均阳性灰度值(132.14±3.60)较I/R组(141.91±2.36)明显降低(P<0.05),上述两指标在RIPC组中表达水平较I/R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脏缺血预处理在以大鼠为对象的实验中显示了对HIRI的远端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也表现出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脾脏缺血预处理可能是通过释放一些生物性保护因子或激活相关的神经通路,引起TNF-α和P-选择素表达下降,从而减少炎性损伤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