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文学是指切合儿童年龄特点、适合儿童阅读欣赏、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陈子典,2003,43);由于儿童读者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儿童文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比如,童心活现、形象可感以及寓教于乐等等(陈子典,2003,47)。受其特殊性的影响,儿童文学翻译也展现出其独特性;其一,译者要使译本再现原文中儿童文学的形象性与童真,吸引儿童读者;其二,儿童文学翻译的目标读者是儿童,这就要求儿童文学翻译的语言要具备儿童文学语言的简练通顺,以利于儿童读者的理解;这就特别要求译者发挥其主体性,采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使得译本更好地被儿童读者接受。 因此,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出发,以《水孩子》周煦良的中译本为例,研究儿童文学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本文将从译者主体性的译者的文化意识、读者意识、审美追求、创造意识和个性特征五个方面探究译者主体性对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 本文研究发现,在译者文化意识的影响下,译者采用了归化策略。在译者读者意识的影响,译者采取了省译策略、重组策略和习语翻译。在译者审美追求的影响下,译者采用了韵律移位策略和叠词翻译策略。在译者创造意识的影响下,译者采取了增译和改译的策略。在译者个性特征的影响,译者采用了加注策略和转换策略。译者采取这些翻译策略时考虑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读者的需要、原文的童趣与形象以及译者自身的知识与情感融,从而使得译本更好地被儿童读者接受,这要归结于译者主体性的适度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