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进入到飞速发展的新时期,但在进步的同时各种社会经济矛盾也随之出现,城乡空间形态的雷同,建筑特色的缺失使得城乡风貌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另一方面,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观为城乡风貌特色规划拓展出更宽阔的视野,在规划范畴、设计理念、研究内容与方法上为新时期生态主导的规划理论提供了拓展与应用的契机。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城乡风貌”,作为城乡总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城乡气质、底蕴、空间格局的外在展现和历史、文化及社会发展程度的综合反映。城乡总是处于多元冲突和特定的地理文化圈中,因而有着不同的地域文明,形成多样化的城乡风貌。良好的城乡风貌规划,能够提升城乡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文章以城乡风貌的认知与探索作为出发点,系统科学理论的引入为笔者提供了必要的方法支撑,进而从城乡风貌研究的主要对象、基本特征、构成要素、风貌类型四个方面搭建起城乡风貌的一般认知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城乡风貌规划研究基本方法。昌平区整体城乡风貌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如何发掘特色所在是本文研究的关键,笔者通过对现状深入评析,从自然要素构成与人文风貌构成提炼出其主要特征,通过相关研究推导出昌平区风貌特色空间结构模式。同时将载体系统的物质构成要素分类,根据它们的功能特征进行风貌区域的划分,继而总结出昌平特色风貌载体系统应该如何建构。随后,笔者提出了昌平城乡风貌规划的应对策略与方法,在明确了昌平区城乡风貌的发展目标与特色定位后,针对宏观—中观—微观三大层次提出了城乡风貌分区引导、风貌系统控制对策、风貌空间节点控制对策,从不同层级的规划策略中共同塑造昌平区的整体风貌形象。而城乡规划实施有效的管理是城乡风貌规划能否落实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城市与乡村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城乡的综合竞争力的根本保证。笔者根据昌平区特点归纳出管理方法的具体运用,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实施管理建议。综上所述,本文是在利用系统科学理论方法,探析适用于昌平城乡风貌特色的体系方法并对其未来建设有效控制引导,同时回答了昌平城乡风貌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