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三大词话的词史观研究

来源 :安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s2974814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况周颐《蕙风词话》和王国维《人间词话》产生于晚清之际,共处于中国古代词学的终结期,具有总结性意义,学界将它们并称“晚清三大词话”。晚清三大词话的词史观,集传统词学词史观之大成,观照千年词史演变规律。本文主要探讨“晚清三大词话”词史观的三个问题:一、晚清三大词话的词史观是什么?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词史观?三、词史观在词学批评中是怎样体现的?为了解决好这三个重要问题,本文分三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从源流观、正变观、本末观、盛衰观及两宋观等方面,梳理晚清三大词话体现出的词史意识;由此而考量三大词话词史观的建构:陈廷焯是循环论的词史观,王国维是退化论的词史观,而况周颐的词史观则介于二者之间。它们既体现于对整体词史一般演变规律的认知,也体现于对具体断代词史发展状况的描述。第二章分析三大词话出现这样的词史观的根本原因。词史观反映词学观,词学观决定词史观。陈廷焯的“沉郁说”、况周颐的“词心说”和王国维的“境界说”是三人的词学核心价值观,正因为三人有不同的价值标准,才会出现词史观的差异。第三章探讨晚清三大词话词史观对其词学评点的重要影响。陈廷焯、况周颐及王国维三人拥有前所未有的最为开阔、完整的词史视野和最强烈的词史意识,他们可以自由地评点词史,形成了隔代勾连、同代相关的评点形式和词、史互勘互证的评点特色,而词史观是这种典型现象出现的重要基础。余论探讨晚清三大词话词史观的文化意义。陈廷焯、况周颐和王国维同处晚清之际,但他们却有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三大词话词史观的差异,正是那种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征验。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日益强烈的支持宅基地使用权自由流转的观点,结合在广州农村地区的实地调查研究,指出目前我国限制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必要性和打破此限制将会产生的种种弊端,据此得
<正>药品标准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依据,是药品生产的法定技术准绳,并对临床用药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药品标准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的好坏,关系到
以感官检验、出肉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为指标,分析自然解冻、微波解冻、静水解冻和流水解冻方式对南极磷虾品质的影响,并对静水结合流水的解冻方式进行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
目前小学英语作业存在着简单重复,单调乏味,注重抄写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英语中体验愉快,保持英语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以依据趣味性、层次性、合作性、实践性等原则设置
<正>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立30周年举行庆祝大会,恭逢其盛,我代表抗大研究会暨校友联谊会致以热烈的祝贺!抗日战争肇始,国难当头,烽火连天,新四军在党的领导下,集中了大江
诺兰导演的《致命魔术》《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这三部影片的叙事策略和博尔赫斯的一些短篇小说十分相似,都使用了主人公身份置换、叙事套盒、叙事迷宫等手法设置故事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