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兰·巴特是20世纪西方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大师,其文本理论对法国当代文坛和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巴特的文本观大致经历两个阶段,结构主义阶段和后结构主义阶段,在结构主义阶段,其研究工作主要定位于文本的生成性研究;后结构主义阶段是巴特的“文本阶段”,在这一阶段巴特接受了解构思想,把读者的阅读引入文学批评中,开始对文本进行深层的揭示。本文主要论述巴特的后结构主义文本观。巴特文本观的转向是内外因交织的结果。从外因看,其社会原因是当时法国发生了“五月风暴”,反权威思想的高涨;其历史境遇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升,所有的事物被命名,导致了能指的泛化;其文化氛围是受到巴赫金对话理论和德里达解构思想的影响。从内因看,在对结构建构过程中,巴特发现结构系统本身存在不可克服的弊端,在此基础上,巴特开始对语言体系和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方法论的质疑。从巴特的后结构观点看来,文本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文本互文性和文本生产性。文本互文性表现为,文本是在历时和共时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织品”,文本是碎片状的、非线性的、自我指涉的。生产性是在作品转换为文本、可读性文本转换为可写性文本之后,读者对文本的“编织”过程。文本的生产是以文本内部差异性为基础,通过阅读、遗忘、重读而重塑文本的意指实践。在作者“死亡”之后,读者就接手了对文本“写作”的任务,并在“写作”过程中享受文本阅读带来的愉悦。“愉悦的文本”是能给读者的阅读带来愉悦的文本,它是巴特后结构文本观的理想形态。愉悦的文本有两种类型——快乐文本和极乐文本,巴特特别欣赏极乐文本,因为它体现了读者对文本“写作”的积极参与即“生产”。通过对巴特后结构文本观的整体观照,我们可以看到巴特的后结构文本观具有反权威和反体制的倾向,蕴含了对文学性的追寻和对自由的追寻,巴特的后结构文本观的开拓性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其理论本身也存在着自身不可克服的弊病,首先巴特的后结构文本观割裂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其次巴特的文本观缺乏对人心灵的关怀,再次巴特文本观以快感代替了美感,最后巴特文本观是精英主义的美学观念,不免有虚无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