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常山酮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雌性C57BL/6J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胸部照射组、常山酮用药组及胸部照射联合常山酮用药组。对照组12只,不做任何处理;胸部照射组18只,给予全肺单次12Gy剂量的X线照射;联合组18只,给予全肺单次12Gy剂量的X线照射,胸部照射前15天开始每只小鼠常山酮灌胃25ug/0.2ml/d,胸部照射后继续用药15天;常山酮组12只,常山酮灌胃,灌胃方法及时间同联合组。胸部照射后24小时、1周、2周、4周、12周、20周胸部照射组及常山酮联合胸部照射组分别随机处死3只,对照组及常山酮组各2只,取新鲜肺组织,左肺固定蜡块包埋切片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表达水平;右肺冻存行羟脯氨酸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免疫组化采用AB值定量记分法:A表示显色深浅:0为无显色,1为浅黄色,2为棕黄色,3为粽褐色;B为每个视野染色细胞比例:1为阳性细胞<5%,2为5%-35%,3为36%-65%,4为>65%。每张切片观察5个高倍视野,计算AB值平均值作为该切片的最后评分。羟脯氨酸含量及免疫组化所测组织蛋白的表达结果采用方差分析,设定P<0.05为统计学差异显著水平。结果:肺组织HE染色结果示胸部照射组小鼠胸部照射后24小时肺泡水肿、出血,部分肺泡腔充满粉染均质水肿液,肺泡内大量游离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胸部照射后1周仍可见明显肺泡出血与水肿,肺泡塌陷,并可见到成纤维细胞;胸部照射后2周肺泡炎症表现较前有所减轻,成纤维细胞增生,肺泡间隔略增宽;胸部照射后4周肺泡腔缩小,肺泡间隔明显增宽,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胸部照射后12周肺泡腔明显缩小,肺明显形成纤维化,可见胶原纤维沉积,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增生;胸部照射后20周肺泡结构明显破坏,可见肺实变。胸部照射联合常山酮组小鼠各时间点肺泡炎症及肺纤维化均较单纯胸部照射组明显减轻。常山酮组及对照组小鼠肺组织无明显差别,各个时间点未见明显改变。单纯胸部照射组及常山酮联合胸部照射组肺组织中TGF-β1各个时间点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常山酮组(P<0.01)。单纯胸部照射组肺组织中胸部照射后24小时、1周、2周、4周、12周、20周TGF-β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常山酮联合胸部照射组(P=0.083、0.129、0.026、0.032、0.201、0.037),以胸部照射后2周时差别最为明显;对照组及常山酮组弱阳性表达,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1)。胸部照射组及联合组羟脯氨酸含量均随时间延长升高,对照组及常山酮组羟脯氨酸含量随时间变化不明显。联合组羟脯氨酸含量在胸部照射后24小时、1周、2周、4周、12周有低于胸部照射组的趋势(P=0.248、0.343、0.408、0.365、0.076),胸部照射后20周联合组羟脯氨酸含量低于胸部照射组(P=0.037);对照组与常山酮组相比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无明显差异(p>0.5)。结论:常山酮可以抑制胸部照射后小鼠肺组织炎性及纤维化改变,其机制有可能为降低胸部照射后TGF-β1的表达,常山酮有望开发为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新型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