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货币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各国中央银行逐渐认识到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预期发挥作用。近年来,为了稳定公众和市场预期,各国央行开始逐步完善可以直接、有效地影响预期的政策工具—中央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尽管我国目前尚未对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在法律上做出明确规定,但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各种措施,不断完善和改进了信息披露方式,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是,由于我国相关基础研究和制度建设起步较晚,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如何稳定通货膨胀预期,在短期内应对通货紧缩压力,在长期内防止通货膨胀,对我国央行是一项严峻的挑战。因此进行中央银行信息披露与公众预期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中央银行信息披露机制,制定更有效、更具前瞻性的信息披露策略,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本文在对中央银行信息披露与通货膨胀预期的内涵作理论界定之后,基于Svensson(2003)的理论建立了描述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对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及其偏差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参照Heinemann,Ullrich(2005)的研究框架,构建中国2001年1季度-2008年3季度的中央银行信息披露指数,对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影响我国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虽然我国央行的信息披露对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及通货膨胀预期偏差的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滞后与波动,但央行信息披露工具能够比较有效的引导公众预期。当前,全球各国央行改革货币政策制度时都不约而同强调信息披露工具在稳定预期方面的重要意义,我国应该吸取上述改革的宝贵经验,在完善央行信息披露外部支持系统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信息披露的时机,合理控制信息披露的清晰度,构建完善的统计指标体系,以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央银行信息披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