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药内生菌的部分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结构新颖、活性强等特点,某些内生菌还能产生与宿主中药类似或相同的化学成分,对中药内生菌化学成分的研究已成为发现新的天然产物及寻找具有新药开发价值活性成分的一个重要途径。本论文分别对从白及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和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上述二株内生菌中共分离鉴定出28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2为新的天然产物。论文第一部分内容为对从中药白及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内生菌的部分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结构新颖、活性强等特点,某些内生菌还能产生与宿主中药类似或相同的化学成分,对中药内生菌化学成分的研究已成为发现新的天然产物及寻找具有新药开发价值活性成分的一个重要途径。本论文分别对从白及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和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上述二株内生菌中共分离鉴定出28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22为新的天然产物。论文第一部分内容为对从中药白及新鲜药材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进行系统性的化学成分研究。实验从中药白及新鲜药材中分离纯化得到内生菌,对分离得到的内生菌经ITS基因测序鉴定为草酸青霉菌(Penicillium oxalicum)。鉴定后的菌株先进行小批量的液体发酵以得到种子菌液,然后将种子菌液接种至糙米固体培养基中采用固体发酵的形式进行发酵以得到其次级代谢产物,对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以及薄层色谱等的指引下,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C8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进行样品的粗分,然后采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行进一步细分以得到单体化合物,运用NMR、ESI-MS等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鉴定,最后共分离鉴定出22个化合物,分别是:α-亚麻酸甲酯(1)、亚油酸甲酯(2)、aloesol(3)、4-羟基苯甲醛(4)、ganodermasides D(5)、dankasterone A(6)、calvasterol B(7)、cyclo-(L-phenylalanyl-L-proline)(8)、penioxalicin(9)、5α-麦角甾-7,22-二烯-3β,5,6β-三醇(10)、cis-4-hydroxyscytalone(11)、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methyl ester(12)、原儿茶酸(13)、cyclo-(4-S-hydroxy-R-proline-R-isoleucine)(14)、cyclo-L-(4-hydroxyprolinyl)-L-leucine(15)、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16)、4-羟基苯甲酸乙酯(17)、cladospolide E(18)、环(L)-脯氨酸-(D)-亮氨酸(19)、cyclo(L-6-Hyp-L-Phe)(20)、Paecilomycine A(21)、(Z)-5-((1R,4R,4a S,8a S)-4,6-dihydroxy-5,8a-dimethyl-2-methylene-7-oxo-1,2,3,4,4a,7,8,8a-o ctahydronaphthalen-1-yl)-3-methylpent-2-enoic acid(22)。其中化合物1,4-10,12-15,17-22共计18个化学物为首次从Penicillium oxalicum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2为新的天然产物。对得到的化合物利用SPR技术初步测定其与PD-1、PD-L1、TNFR1三种肿瘤免疫蛋白的结合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dankasterone A(6)、化合物cis-4-hydroxyscytalone(11)与PD-1,PD-L1,TNRF1三种肿瘤免疫蛋白均有结合。第二部分内容为对从冬虫夏草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菌进行系统性的化学成分研究。实验从新鲜冬虫夏草中分离纯化得到内生菌,对筛选得到的目标菌株进行ITS基因测序,最终鉴定为毛壳菌(Mucor luteus)。对鉴定后的菌株进行大规模扩大发酵以得到次级代谢产物,用乙酸乙酯萃取发酵液得到样品浸膏,以分析型高效液相色谱和薄层色谱为指导,通过硅胶柱色谱对样品进行粗分,然后采用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化合物,运用NMR、ESI-MS等波谱学方法进行鉴定,共分离鉴定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20-O-methyl-24-epi-cyclocitrinol(1),(15S)-15-hydroxy-24-epi-cyclocitrinol(2),(16R)-16-hydroxy-24-epi-cyclocitrinol(3),coniochaetones B(4),4-羟基苯甲酸(5),苯甲酸(6),其中化合物1-5为首次从M.luteus中分离得到。对得到的化合物利用SPR技术初步测定其与PD-1、PD-L1、TNFR1三种肿瘤免疫蛋白的结合作用,结果显示化合物20-O-methyl-24-epi-cyclocitrinol(1)、化合物(15S)-15-hydroxy-24-epi-cyclocitrinol(2)、化合物coniochaetones B(4)与PD-1,PD-L1,TNRF1三种肿瘤免疫蛋白均有结合。
其他文献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流行病学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已高达36%。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改变为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及间隙增宽等骨微细结构的破坏,具有全身骨痛及易于发生骨折等临床特点。大多数骨质疏松症病人需要终生治疗和调理。目前临床上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包括化学药物和中医。虽
随着RS、GIS、GPS,简称3S技术的繁荣发展,时空数据作为大数据必不可少的基础,已经成为各行业发展的重要部分。随着无线通信以及全球定位技术的成长、传感器设备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地理空间系统得到了繁荣发展。多尺度、多维度、高精度的轨迹时空数据的爆炸性增长,如何对时空数据进行高效存储、索引及管理应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轨迹时空数据做为GIS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高效存储与索引管理是该领域应用的
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 was to build an Arduino-based robot that is able to catch tennis balls on an unknown area without the help of its user.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whole project,from the design
一、人血浆中氯沙坦钾及其代谢物氯沙坦羧酸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目的建立U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氯沙坦钾及其代谢物氯沙坦羧酸浓度的方法,并进行方法学确认。方法采用Sepax GP-C18(2.1×50 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A(水相):0.15%甲酸-0.04%氨水-水(超声20 min后,加入0.01%氨水),B(有机相):0.15%甲酸-0.04%氨水-98%乙腈。梯度洗脱,流
目的:通过建立体内外实验模型研究加味肾康方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Wnt4、β-catenin及纤维化相关因子α-SMA、Vimentin、E-Cadherin的影响,探讨加味肾康方在抗肾纤维化中的现代生物学分子机制,以求为中医药防治肾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实验一:加味肾康方在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1.造模与分组:将126
四川布拖县是全国最大的乌头种植基地,每年因加工产生的废弃物高达2000吨以上,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腰腿肩颈痛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为解决临床用药的可及性,减少加工过程副产物的产生,本研究基于“药辅合一”的制药理念,以具有镇痛抗炎功效中药川乌为主药,考察多种中药挥发油对川乌中生物碱透皮吸收量与药效学的影响,并从制剂处方、成型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性与药效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研
目的本论文基于仲景经方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主协热下利”传统功效,将其现代制剂葛根芩连丸用于缓解抗结直肠癌药物伊立替康所致肠毒性,为葛根芩连丸现代临床新用途提供依据;同时采用“组分-药效-靶点”关联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方法,辨识葛根芩连丸关键质量属性,并基于此开展制剂质控标准提升研究,为葛根芩连丸的二次开发研究提供思路。方法第一部分:采用伊立替康腹腔注射连续4日制备小鼠迟发型腹泻模
石菖蒲是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干燥根茎,具有醒脑开窍,芳香化湿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石菖蒲对昏迷、心绞痛、心率失常、癫痫等急重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为心脑血管系统的常用药。石菖蒲挥发油为其主要药效部位,但挥发油易挥发、难溶于水、生物利用度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文将石菖蒲挥发油作为油相制备自纳米乳剂,以增加溶解度,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再将自纳米乳剂进一
目的:分别从细胞水平(RAW264.7细胞和Caco-2细胞)和分子水平(COX-2酶)两方面辨识穿心莲中的药效组分群,并研究这些活性成分发挥抗炎作用的最佳配比,为全面研究穿心莲中的抗炎药效成分提供参考,为研究单味药内部活性成分间的协同配伍效应提供思路。方法:(1)先将穿心莲乙醇提取物分别与RAW264.7细胞、Caco-2细胞、COX-2酶等靶标共孵育一段时间,随后通过缓冲溶液洗涤除去未与靶标结
工矿企业电费其中一部分按照当月最大需求电量(MD)计费,约占总电费支出12%左右。最大需量电费相当于电费支出中的固定部分,根据当月最高负荷功率乘以单价计算。为降低最大需量电费支出,主要途径是降低用电功率的波动性。根据L钢铁厂的生产、检修、产量及耗电等历史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等方法,本文分析了各因素与该厂最大需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生产计划、检修计划及用电负荷分组情况对该厂最大需量影响最为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