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目的为立足基层医院实际,通过总结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常用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方法以及相关的病例资料,比较和分析治疗相关指标和临床疗效指标,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结果,探讨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方法: 选择西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剖宫产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病例共10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三组,甲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肌肉注射法;乙组患者采用胚囊破坏联合MTX病灶局部注射法,丙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法,三组病例最终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或宫腔镜手术完成病灶清除。 观察指标: (1)记录三组病例一般资料包括:平均年龄、平均孕周(以入院诊断时孕周为准)、孕囊直径大小(根据超声和/或盆腔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准)、剖宫产次数以及临床分型(分为 I/II/III 型)情况等。 (2)记录三组病例治疗相关指标 包括:术前治疗间隔时间(患者入院到实施病灶清除手术时间,反应保守治疗方法效果指标),血β-HCG水平降至正常时间(保守治疗后根据情况每 3~7 天复查)、阴道流血时间(从治疗结束到阴道流血症状消失为止)、月经恢复时间(治疗后首次月经时间与治疗时间间隔)、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以及治疗成功率(所有病例至少随访半年,根据超声等影像学检查记录病灶治疗效果)等。 (3)记录三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 包括: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甚至肠梗阻等并发症)、下腹痛(盆腔或介入操作引起的影响正常生活或难以忍受的腹痛症状)和发热(两次测量体温均>38.5℃,且通过辅助化验检查明确感染等原因情况)等。 结果: 1.三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 (1)甲组纳入33例患者,乙组纳入38例患者,丙组纳入35例患者。 (2)三组比较:平均年龄(29.7±5.5 岁)vs( 29.0±6.3 岁)vs (29.5±5.9岁)、平均孕周(7.5±1.4 周)vs(7.1±1.5 周)vs(7.3±1.2 周)、孕囊直径大小(28.8±6.1mm )vs(29.1±5.7mm )vs(28.2±6.6mm )、剖宫产次数(1.1±0.2次)vs(1.2±0.3次)vs(1.2±0.3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临床分型情况:甲组:I型21例(63.6%)、II型12例(36.4%)、III型 0 例(0.0%);乙组:I 型 19 例(50.0%)、II 型 18 例(47.4%)、III 型 1例(2.6%);丙组:I 型 15 例(42.9%)、II 型 17 例(48.6%)、III 型 3 例(8.5%),三组患者临床分型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 2. 三组病例治疗相关指标比较结果 (1)术前治疗间隔时间:甲组患者的术前治疗间隔时间(19.3±6.2天)多于乙组(14.7±4.5天)和丙组(3.9±1.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的术前治疗间隔时间(14.7±4.5天)多于丙组(3.9±1.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血清β-HCG降至正常水平时间:三组患者血清β-HCG降至正常水平(32.5±8.1天)vs(29.6±9.2天)vs(28.0±7.6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阴道流血时间:甲组患者治疗后阴道流血时间(30.3±8.2天)多于乙组(22.7±7.5天)和丙组(24.5±9.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丙两组患者的治疗后阴道流血时间(22.7±7.5天)vs(24.5±9.8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月经恢复时间:甲组患者治疗后首次月经时间与治疗时间间隔(47.5±8.4天)多于乙组(39.4±6.3天)和丙组(41.2±5.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丙两组患者治疗后首次月经时间与治疗时间间隔(39.4±6.3)天vs(41.2±5.9天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5)平均住院日:甲组患者平均住院日(21.7±6.5天)多于乙组(16.4±5.2天)和丙组(9.8±3.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平均住院日(16.4±5.2天)多于丙组(9.8±3.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平均住院费用:甲组(9225.6±946.7元)和乙组(8675.2±825.6元)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丙组(17258.3±1695.1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7)治疗成功率:乙组(92.1%)和丙组(97.1%)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均高于甲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三组病例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结果 (1)胃肠道反应情况:甲组患者中有9例发生胃肠道反应占27.3%,乙组患者中有4例发生胃肠道反应占10.5%,丙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胃肠道反应占2.9%;两两组间比较:甲组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下腹痛并发症情况:甲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下腹痛并发症占3.0%,乙组患者中有2例发生下腹痛并发症占5.3%,丙组患者中有12例发生下腹痛并发症占34.3%;两两组间比较:丙组高于甲组和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发热并发症情况:甲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发热并发症占3.0%,乙组患者中有0例发生发热并发症占0.0%,丙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发热并发症占8.6%;三组患者的发热并发症发生率:1例(3.0%)vs0 例(0.0%)vs 3例(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合计:甲组患者中合计有1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占33.3%,乙组患者中合计有6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占15.8%,丙组患者中合计有16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占45.7%;两两组间比较: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甲组和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组术前治疗间隔时间、阴道流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和平均住院日均为三组中最多(p<0.05),治疗成功率为三种中最低(p<0.05);而乙、丙两组治疗成功率、血β-HCG 恢复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乙组平均住院费用少于丙组(p<0.05)。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看,乙组由于采取局部用药,比甲组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p<0.05),比丙组的下腹痛发生率低(p<0.05),同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三组最低(p<0.05)。综上所述,考虑到临床疗效,本研究推荐对于CSP患者选择胚囊破坏联合MTX病灶局部注射法或UAE 法治疗,继行病灶清除术;而对于基层医院,前者在兼顾疗效和安全性同时对硬件要求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适合普及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