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大会决议法律性质及效力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o_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法总则》、《公司法司法解释(四)》规定了决议的成立和不成立,因此,从立法上来讲,我国民法总则将股东大会决议的性质认定为民事法律行为,但在理论上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性质仍然存在争议,其主要观点是股东大会决议属于公司的意思形成,不属于法律行为,不存在决议是否成立的问题,其次关于股东大会决议为何种法律行为也存在争议。本文系统整理了理论中关于决议的性质的观点,并系统探讨了决议与意思形成的区别、其他类型法律行为的区别,从而认定其为独立类型的法律行为,并发现关于法律行为的一般理论对决议效力的评价有适用的空间。具体来说,全文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提出问题——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的解读为引子,指出理论中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性质仍然存在争议,并总结关于股东大会决议性质争议中涉及的其他争议。  第三部分,理论中关于决议的性质主要有法律行为说、非法律行为说之争,本部分首先梳理了两种学说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非法律行为说的观点进行检讨,认为决议属于法律行为,最后明析决议与单方法律行为、契约、共同法律行为的区别,认为决议属于独立类型的法律行为。本部分提出了新型的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认为应当以意思表示及意思表示的构造来区分各种法律行为。通过这种标准能较为严格的区分单方法律行为、契约行为、共同法律行为、决议之间的差别。  第四部分,在认定决议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基础上,评析我国《民法总则》、《公司法司法解释(四)》将决议引入法律行为制度,我国的决议效力评价体系,从无效、可撤销的“二分法”评价体系,变更为不成立、无效、可撤销“三分法”评价体系。  第五部分,关于决议为法律行为,但法律行为理论中的意思瑕疵理论是否能用以评价决议,理论中存在争议。本文认为意思瑕疵理论只能评价决议构成要素中的表决行为,因为决议具有团体法属性,意思瑕疵理论无法用以评价决议的效力。但法律行为理论中的显失公平理论、公序良俗理论可以用以评价决议的效力。  第六部分结语,《民法总则》、《公司法司法解释(四)》承认了股东大会决议的法律行为属性,将决议引入法律行为理论,丰富了法律行为理论的内涵。同时,决议效力“三分法”弥补了“二分法的”不足。法律行为理论中的显失公平理论、公序良俗规定可以用以评价股东大会决议的效力。
其他文献
十九大报告提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了新征程。“敬业”一词在党的十八大被作为个人在职业道德领域的最高标准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公民职业行为评价的基本道德要求。敬业观不仅是个人事业长远稳定发展的基础,更是促进社会乃至国家进步的价值支撑。从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中,我们可以找到职业道德缺失的影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敬业观的核心内容和要求
学位
考虑到有限责任公司从创立之初就具有人合性的特征,公司存在陷入僵局的风险也是情理之中。但是目前我国《公司法》未能为有效化解公司僵局提供一条较为理想的法律解决途径,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