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与隐喻翻译——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案例分析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99z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仅是修辞学研究的重点,也是语言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乃至认知学家的兴趣所在。因此,隐喻的研究也经历了从单纯的修辞学领域逐步向其他学科方面的转变,从而对隐喻进行了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探索。随着语言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出现了一系列解释隐喻现象的理论。1986年Dan Sperber和DeidreWilson 在出版的《关联:交际与认知》一书中提出关联理论,在阐释交际与认知的同时,提供了看待隐喻的新视角。关联理论认为隐喻属于一般话语,不需要特殊的解释能力和程序,它是言语交际中一般认知推理能力自然发展的结果,从而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不仅拓展了以往的隐喻研究,同时也表明: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思维方式。 关联理论不是翻译理论,却能对翻译活动进行有效的解释和指导。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交际理论;依据关联理论,翻译可以看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学者格特率先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当中,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与大脑机制密切联系的推理过程,它不仅涉及语码,更重要的是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而推理所依据的就是关联性。而作为交际的翻译,在源语的理解和翻译过程中人们对语码的选择所依赖的也是关联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翻译界有关翻译原则的争论。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隐喻这一语言现象进行探索研究,从传统的修辞观、语用观、认知观等方面对隐喻的概念作了界定;对国内外隐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简要的回顾。从关联,语境,语境效果以及明示推理交际等四方面对关联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以此来探讨关联理论对隐喻的产生以及解释的理据。其后通过对有关“等值”翻译理论的介绍引出关联翻译理论的精髓,并尝试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来探讨隐喻的翻译;以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隐喻作为语料进行案例分析,提出了三种具体的翻译策略。最后,本文还对关联理论进行了后续思考,这主要指其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中英文旅游文本的对比及其翻译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主题、基本思路、理论依据以及文章的基本结构;第二章介绍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
在功能语言学看来,人际意义功能是语言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人们通过语言来相互交往并建立和维持一定的人际关系。本篇论文旨在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美国之音时事新闻报道的人
数码相机以其鲜明的特点向传统相机发起挑战的同时,也渗透到了天文摄影的领域。数码相机应用于天文摄影领域,其实并非创新之举。冷却CCD早就应用于天文摄影当中了,而数码相机只是一个带有光学镜头、没有冷却功能的CCD而已。尽管这样,数码相机的大量普及,对天文爱好者进行天文摄影仍是一大福音。  与传统光学相机相比,数码相机应用于天文摄影有以下优势:①拍摄以后马上可以看到效果,碰到曝光不足、对焦不准、跟踪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