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细菌性胶原酶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至今仍存在争议。多项研究表明细菌性胶原酶与创伤的修复有密切的关系,但也有文献对细菌性胶原酶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提出了异议。已有的研究几乎都仅限于观察其在特殊创面(如烧伤创面、难愈性溃疡等)中临床应用的疗效,而对其机制缺少科学和可靠的实验室研究。本研究通过探讨细菌性胶原酶在创伤修复中对创口局部的影响,亦了解其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一些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8只新西兰兔作为实验观察对象,在新西兰兔的四肢各造一创口,长约3.0cm,深达肌层。右侧肢体创口给予细菌性胶原酶溶液浸润(实验组),左侧肢体创口给予医用生理盐水浸润(对照组),缝合创口。以后每隔一天创口换一次敷料,换敷料时各组创口仍给予相同的液体浸润。观察两组创口感染情况,并分别于手术后的第1、2、3、5、7、10、14天各取4只实验兔创口局部皮肤标本进行HE染色,由病理学专家盲法评判创口切片,了解各时间点创口局部皮肤的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各56个创口样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创口感染1例(发生于术后第3天),对照组创口感染3例(发生于术后第3天和第5天),感染率分别为1.79%和5.36%。实验组创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但两者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2)。在HE染色片上显示:在新生毛细血管数、炎性细胞、表皮再生等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别,但这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4、0.84、0.33),而在胶原束的修复上,两组间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菌性胶原酶在创伤修复过程中不能直接降低感染率,能促进胶原束的修复,但对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炎性细胞的迁移、表皮的再生并无显著影响,因而对创伤修复没有明显促进的作用。本次实验通过科学的方法证实细菌性胶原酶对创伤的修复并无积极作用,是对传统观念的一个挑战,也对“酶学清创”传统概念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