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聚落(村落)文化景观是文化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是开展区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切入点和载体。徽州传统村落景观是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长期协调的产物,由各种自然环境因子和宗族、理学、风水、徽商等人文因子共同作用而成。特别是徽商的崛起,重构了区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主要构成因素,“人”的因素比重加大,使徽州村落在形成机理和景观特征方面都表现的与众不同。徽州村落景观具有地域特色明显、可识别性强和景观文化深厚等特点。以往从文化景观出发所开展的徽州村落的地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落选址、布局形态、演变历史、空间意象和景观要素的解释等方面,以文化景观为主线的村落整体研究较少,研究视角相对陈旧。本文从文化地理学角度,以文化景观为核心,以徽州传统村落为研究主体,综合运用聚落形态学、聚落地理学、历史学、建筑类型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徽州村落的类型特点、景观构成和空间特征以及形成机理作了较为系统的整体研究,借助新文化地理学的景观基因视角和权力分析视角对徽州传统村落景观的基因识别和表达,以及主要景观基因提取和分析作了初步研究,为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信息管理、景观文脉的延续以及文化传承提供了一定启示。本研究对区域的聚落规划和景观设计,旅游开发和规划,传统村落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及区域人居环境建设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全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二章就主要的概念作了界定,简述了徽州村落景观形成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包括主要影响因子),分析了徽州村落的区域空间分布特点。第三章对徽州传统村落的类型特点、景观构成和空间特征作了整体分析,以及徽州传统村落景观的形成机理的分析。第四章在第三章的基础上,探讨了徽州村落景观的基因识别,提取了部分主要的景观基因,并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第五章结语部分总结了主要结论,针对本研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