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于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核心对社会矛盾都做了深入的研究。毛泽东坚定地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也具有各种矛盾,并构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邓小平从新的角度深化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体系,并正确界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江泽民和胡锦涛也在不同层度上对这一体系做了理论贡献,丰富了这一体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正是在不断理清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关系的进程中,在吸取对主要矛盾不当认识所造成的消极教训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不同发展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前后时期、20年社会主义曲折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到四个现代化实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建设和谐社会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在各个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状况。在现阶段,社会生产的面貌焕然一新,社会生产力、社会物质生产、社会精神生产都获得了巨大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人民需求内容、需求主体差异、地区需求差异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状况。总的来说,社会生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合理的物质文化需求的能力逐渐增强。当前中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旧很大,因而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并没有发生质变,发展社会生产力依旧是工作的重心。但主要矛盾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特别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由于社会积累了大量财富却没有合理地分配到人民手中,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共同富裕未能实现,进而造成社会成员在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和需求内容上的差异性不断扩大。就中国整体的发展而言,一定程度上的贫富差距所带来的社会成员之间需求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这种差异性不断扩大,特别是因为一些非合理因素的作用而扩大,这会严重影响社会成员之间合理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的缔结。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不合理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停滞,社会生产就难以丰富,就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可见,社会成员需求差异性的扩大,会导致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难度增加。因而,如何全面客观理解共同富裕,怎样切实有效解决贫富差距以缩小社会成员在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的差异,是当前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