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是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该作品的意识流手法主要体现在间接内心独白、时间蒙太奇、多视角叙述方式等方面,特别是多视角叙述方式已成为该作品的标志性写作特色。对于该作品的汉译研究,主要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改写理论、翻译美学、翻译策略等角度展开。然而,目前对《到灯塔去》汉语译本的翻译风格的探讨,尚有不足。本文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以宏观语言特征和对叙述视角的翻译方法为切入点,探讨瞿世镜译本和王家湘译本的翻译风格。具体说来,本文首先对比两译本的标准类-形比(standardized type/token ratio,STTR)、词汇密度(lexical density)和平均句长(mean sentence length)。然后,基于Munday(2008)对叙述视角的分类,本文选取及物性、情态、时间空间指代和人称代词作为关注点,利用充足的数据和例证,比较并分析两译本对于原作叙述视角的翻译方法。在从这两方面对比译本的过程中,本文分析两个译本的翻译风格。通过对比两译本的标准类-形比、词汇密度和平均句长,本文发现二者在宏观语言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别:相比之下,瞿译本的标准类-形比和平均句长偏高,词汇密度偏低。但这些差别不具有统计显著性,难以将两译本区分开来。即,两译本的翻译风格在宏观语言特征方面基本不存在差异。然而,通过对两译本的及物性、情态、时间指代和人称代词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后,本文发现它们对于原作的叙述视角采用了明显不同的翻译方法:(1)在翻译及物性的心理过程“she thought”和“she felt”时,瞿世镜倾向于省略,而王家湘则常将其转化为其他类别的及物性过程;(2)与王译本相比,瞿译本对原作中的认知情态“might”和义务情态“should”做出了更多的删减和修改;(3)对于时间指示代词“here”,瞿世镜依旧倾向于省略,而王家湘在更多情况下则变换措辞;(4)对于原作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you”,瞿世镜特意将其译作“您”,强调译文中人物交际的正式程度和礼貌程度,而王家湘则将其统一译为“你”,体现其译文中人物间的熟悉程度和亲近程度;此外,瞿译本使用了大量的代词“它”来对应原作中第三人称代词“it”,而王译本采用零回指和名词重复的情况居多。这些不同的翻译方法对于原作叙述视角的再现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也体现出两个译本不同的翻译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