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综合评价不同产地的防风药材的质量,考查栽培防风的最适采收期,研究防风不同药用部位、不同粗细程度色原酮成分的含量情况并对抽薹期防风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动态分析。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11批防风产地药材和5批习用品类防风药材的不同采收期、栽培防风不同药用部位(韧皮部、木质部,芦毛、芦头及根)和不同直径样品中升麻苷、5-0-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素及亥茅酚苷4种色原酮成分的含量;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和文献的方法测定水分、灰分和醇浸出物含量以及重金属、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利用传统的提取方法-水煎煮法提取多糖,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测定其含量。结果(1)不同产地防风样品的测定结果:所检测的样品中水分、灰分和醇浸出物的含量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正品防风中升麻苷与5-0-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总含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值。不同产地的防风中的色原酮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吉林安图的样品含量最高为0.86%,甘肃陇西栽培防风样品含量仅为0.35%,习用品类防风样品的4种色原酮成分的总含量均在0.03%以下,其含量均远远低于药典限值。防风多糖含量从2.38%到15.26%不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吉林安图、长岭和辽宁新宾的多糖含量在10%以上,而河北安国的防风样品多糖含量最低。栽培正品防风和甘肃栽培水防风的水溶性多糖的含量较高。防风样品重金属和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结果表明,宽萼岩风的镉含量较高,是其它样品的3.3~3.8倍,其它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野生防风在Fe、Mn、Sr等元素的含量上与栽培防风有一定的差异,可以作为野生与栽培品种的鉴别之一。防风甲醇提取物药理实验表明,其解热效果不是十分明显,而镇痛和抗炎的药理活性明显。通过有效成分的含量、甲醇浸膏量与甲醇提取物药理活性的相关性分析,本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成分色原酮的含量与甲醇浸膏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药材的主要药理活性没有相关性。(2)不同采收期的测定结果:栽培一、二、三年生防风4种色原酮总量分别为0.41%,0.60%,0.86%;最佳采收年限应该为三年;从月份上看,在5月份总量最高,10月份含量次之,如果只考虑主要药效物质的含量,应该在春季采收好,但在实际采收大多在秋季,因此,应在10月份采收。(3)不同药用部位测定结果:4种色原酮的百分含量在韧皮部为1.0989%,木质部0.2512%,侧根0.3678%,主根细根(3~7 mm)0.3588%,主根中粗根(7~10mm)0.2387%,主根粗根(10~18mm)0.1795%,芦毛0.0090%,芦头0.0932%,根部0.3048%,各部位的含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可见防风主要有效成分主要集中于根部(4)抽薹期防风质量分析结果:在春季未抽薹时4种色原酮成分的含量最高,抽薹后其含量急剧下降,抽薹前最高含量是抽薹后含量的近10倍。因此生产中收获的抽薹防风,不宜药用。结论4种色原酮成分的含量以及常规试验指标可用于防风药材的综合评价,我国栽培正品防风质量较好均可入药,所采集样品中安图和新宾两地的质量最佳,而习用品类防风能否替代正品防风入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栽培防风各部位主要有效成分差别很大,防风的主要有效成分主要集中在韧皮部和根部,从根的粗细程度上分析,其主要有效成分在细根和侧枝的含量较高,在实际应用中应引起重视。侧枝和细根的色原酮类成分含量较高,而芦头和芦毛的含量十分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去除。不同产地防风重金属和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有一定的差异,但基本上未超过国家标准中重金属及有机氯农药最大允许残留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