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一种以长期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的综合征,多发于20-50岁,女性发病较多,属于亚健康范畴,是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医属“虚劳”、“不寐”、“心悸”等范畴。由于该病的病因病机尚未明了,故目前尚缺乏对其有效的防治措施。现代医学对CF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发病机理及造模方法上。一般认为,CFS的病因是多因素的,与长期精神刺激、脑力、体力过度劳累及病毒感染有关,伴随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失调。造模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用“慢性束缚法”,另一种是复合慢性束缚及冷水游泳加进食时电刺激。本实验综合以上两种方法,并借鉴前人的经验,采用了慢性束缚及冷水游泳交替刺激造模,既有效又简便。针灸是一种具有调节机体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和抗病能力的治疗方法,具有整体调节的优势,且简、便、廉、效,安全而无毒副作用。因此,本文在大量研究古代及现代文献的基础上,论证了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理论依据,并遵循随机对照的原则设计并实施了针刺调节慢性疲劳大鼠免疫机能的研究。(一)研究目的通过观测模型大鼠的体重和行为学改变、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指标来揭示针刺对慢性疲劳大鼠免疫机能的调节作用原理。(二)实验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人参皂甙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慢性束缚及冷水游泳交替的方法造模,制备慢性疲劳综合征大鼠模型,针刺组参照《实验针灸学》取百会、肾俞、足三里穴位,其中肾俞、足三里两侧交替进行治疗;人参皂甙组给予人参皂甙液灌胃,正常对照组不作治疗。四周后测定实验大鼠行为学、称取每只大鼠重量,断头取血检验,检测血清TGF-β1和IL-1β的含量变化。(三)结果①体重:造模后第1天,各组大鼠体重均无明显差异。随着造模时间的后移,模型组大鼠饮食量、饮水量减少,鼠毛失去光泽,明显消瘦,体重增加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针刺组和人参皂甙组大鼠体重增加较模型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行为学改变:大鼠旷场实验(Open-field)行为测定: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水平运动次数和垂直运动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针刺组和人参皂甙组旷场活动明显增强,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鼠鼠尾悬挂实验测定:模型组悬尾后的不动时间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和针刺组及人参皂甙组(P<0.05);针刺组不动时间有所减少,与模型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血清TGF-β1和IL-1β: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针刺组及人参皂甙组(P<0.01);针刺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四)结论1、针刺可以增加慢性疲劳模型大鼠的体重、改善其情绪反应及增加其探究行为,说明针刺可以提高慢性疲劳大鼠的体力及其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其自发活动。2、针刺可以降低慢性疲劳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TGF-β1和IL-1β的含量,提示其抗应激、抗疲劳作用可能与其调节免疫细胞因子、减轻慢性疲劳大鼠细胞免疫功能损害的作用有关,也可能是通过细胞因子TGF-β1和I L-1β作为介质调控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等来实现,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