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初诊患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NL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比值(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platelet,RPR)的水平,以探讨其在评估SLE疾病活动度及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012年01月至2018年06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诊为SLE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共70例;同时,选取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运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2000评分体系对SLE患儿的病情活动度进行评判,评分≤9分为低疾病活动度组,>9分为高疾病活动度组。根据SLE患儿是否伴有肾脏损害,分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组和非LN组。LN组依据肾脏病理分型进行亚分组。收集所有入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SLE疾病活动性指数及实验室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常规、炎症指标、肾脏病理资料等,并计算出NLR、RPR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分组之间NLR、RPR水平的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肾脏病理分型之间NLR、RPR水平的差异。将NLR、RPR分别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及其它实验室相关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LR、RPR预测价值,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度及其肾脏损害的相关性。结果1、SLE患儿共70例,男女比例为1:5.36,年龄范围7~15岁,平均年龄11.1±2.0岁;其中狼疮性肾炎占53例(75.7%),男女比例为1:4.89,平均年龄10.9±2.1岁。首诊病例中以皮疹(60%)、发热(52.8%)最多见。系统损害以肾脏损害(75.7%)及血液系统损害(57.1%)最为突出。LN肾脏病理分型示Ⅳ型31例(58.5%),Ⅰ型3例(5.7%),Ⅱ型4例(7.5%),Ⅲ型13例(24.5%),Ⅴ型2例(3.8%),未见Ⅵ型。2、SLE组NLR、RPR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SLE高疾病活动度组NLR及RPR水平均明显高于低疾病活动度组(P=0.001);NLR、RPR分别与SLEDAI评分(r=0.373、0.377)、血沉(r=0.285、0.279)、C反应蛋白(r=0.249、0.233)呈正相关(均P<0.05),与补体C3(r=-0.317、-0.351)、C4(r=-0.262、-0.281)呈负相关(均P<0.05)。NLR与血清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r=0.245、0.261,P<0.05),与血清白蛋白(r=-0.255,P<0.05)呈负相关,RPR与上述指标均不具有相关性(P>0.05)。4、LN组NLR、BUN、Scr水平及SLEDAI评分均高于非LN组(P<0.05),ALB水平低于非LN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PR水平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LN组24小时尿蛋白水平与NLR呈正相关(r=0.406,P=0.024),与RPR无明显相关性(r=0.116,P>0.05)。5、LN患儿不同肾脏病理分型之间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示ALB、BUN及24小时尿蛋白水平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型血尿素氮水平高于Ⅰ+Ⅰ型(P<0.05),Ⅲ型、Ⅳ型24小时尿蛋白水平均高于Ⅰ+Ⅰ型(P<0.05);而NLR、RPR、Scr在不同病理类型分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6、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示,NLR、RPR诊断高活动度SL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0、0.725,最佳临界值分别取1.710、0.123时,敏感性分别为0.775、0.675,特异性分别为0.700、0.767;NLR预测SLE发生肾损害的AUC为0.730,最佳临界值为1.710,敏感性为0.679,特异性为0.765,RPR曲线下面积为0.585,不具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1、NLR、RPR与SLE初诊患儿的病情活动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估SLE疾病活动度的临床辅助指标。2、NLR对SLE肾脏损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与肾脏病理分型不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