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L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大学生就业困难研究由来已久。高校过度扩招、就业能力不足、保障体制匮乏、就业环境缺失、就业观念落后、择业心态失衡等都是长期研究的热点角度。然而,大学生就业问题亟待解决却久而未决,且日益尖锐。可以看到,不同研究视角并未能触及到问题根本,无法给予大学生就业困难实质建议。因此,本研究将以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直接相关作为新一视角,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关键所在。本研究以产业经济学原理为基础,以甘肃省为例,引用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以及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为研究方法,对问题提出给予证明。同时,选取西北师范大学为个案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实际调查,以此进一步印证本研究提出的问题假设是合理的。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直接相关。其中,第一产业与大学生就业呈负相关,第三产业与大学生就业呈正相关,第二产业与大学生就业关联度不大。当前的“二、三、一”产业模式与就业结构“三、二、一”模式不相符。因此,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2.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存在直接联系。通过回归预测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将呈现出极强的正相关,而生活性服务业与大学生就业将逐渐变为负相关;3.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部类应当是甘肃省大学生就业的主要领域;4.甘肃省大学生择业的理想领域(第三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实际就业领域存在偏差。因此,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解决就业问题势在必行;本研究基于以产业结构调整来解决大学生就业为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政府来讲,加强调控与政策性指导,从“就业难题”走向“就业突破”;对于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从“保就业”走向“易就业”;对于大学生自身,要适时转变观念,从“被就业”走向“要就业”。解决甘肃省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政府、高校和大学生都需要做出自身的努力。
其他文献
自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各类影响国家安全、人身安全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各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不断发生
作为人类精神世界三大支柱之一,人文素养可以理解成是一种内在的品质,包括对于价值、理想、命运、自身尊严等内容的理解与追寻,既是人们通过思考完成的理性表达,同时又具有浓
<正>存款难增、贷款难放、风险难控、效益难提是农商银行面临的实际困境,如何寻求突破是新常态下的重要考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同时监管政策变化、金融创新加快、同业竞争加
过程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解释原则,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从赫拉克里特之“流”、康德的“二律背反”、费希特的“行动哲学”、谢林的自然哲学到黑格尔的辩证法、傅里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是骨科的一项重要治疗技术。应坚持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手术治疗前充分告知患者检查的必要性、安全性,让患者理解,并征得其同意;治疗过程中
Halbach阵列因其特殊的充磁方式,具有磁场分布正弦度好、磁密幅值高、磁屏蔽等特性,在电机等电磁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磁场是电机实现能量转换的媒介,了解并预测电机内磁场分
为了防止桥门式起重机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减少设备的故障率,优化维修策略的制定,以通用门式起重机为例,制定了起重机多维度运行信息监测方案。文中围绕应力应变状态、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此产生的劳动关系也是社会经济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劳动关系问题不仅涉及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对国家经济
知识管理是提升知识社会中的个人和群体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武器,该研究以徐州市信息技术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影响其知识获取、转化、分享和创新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群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