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城市初中学生的一般膳食行为、运动行为及膳食与运动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2)评价以建设健康促进学校为基础,通过实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干预效果,以期引导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膳食与运动行为,提高其自身保健能力;(3)分析初中学生膳食与运动行为、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促进BMI改善的影响因素,为以后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于山东、青海两省分别选取干预学校及对照学校。对干预学校进行以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为基础的干预,对照学校不执行任何的干预策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于2014年5月及2015年6月对干预及对照学校初中学生的基本情况、膳食情况、运动情况、膳食与运动相关知识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共得到合格的调查人数为3937人,其中干预组学生2058人,对照组学生1879人。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应用?2检验。并采用协方差模型对饮食、运动、知识的评分进行组间的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BMI系数水平变化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的含糖饮料、蔬菜水果行为、每天饮水量、摄入零食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他膳食行为改变不大,其中饮用白开水、摄入不良零食的干预完成干预目标,饮水行为的提升较大,干预组对象干预前后比例分别为29.64%、47.28%,对照组研究对象则为34.33%、38.32%,基线及终期两组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有P<0.05);(2)研究对象的课间运动行为、放学后运动行为、每天运动时间、与家长主动运动的行为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每天运动时间、周末户外运动的干预达到了干预目标,而平均每天运动1小时以上这一行为改变最大,干预组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为35.08%、49.22%,对照组为25.71%、20.76%,基线及终期两组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有P<0.05);(3)研究对象对膳食与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也有所提高,如饮食搭配、水果是否能代替蔬菜、不吃早餐是否容易肥胖、细粮与粗粮关系、每天合适的运动时间及运动量等,其中知晓情况提高最高的是不吃早餐容易肥胖这一知识,干预组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为22.40%、52.72%,对照组对象为22.72%、35.92%,在终期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及省份分布对膳食与运动行为的变化、膳食与运动相关知识的变化有显著影响(均有P<0.05);学生性别与运动行为变化、膳食与运动相关知识变化有关(均有P<0.05);(5)干预及运动行为是促进BMI改善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照组相对于干预组BMI增大的风险更大(OR=1.385,95%CI:1.004~1.911),运动行为向静态生活变化引起BMI增大的风险更大(OR=1.870,95%CI:1.073~3.260);动态生活的对象其BMI则更容易减少(OR=1.757,95%CI:1.157~2.667)。结论:城市初中生存在不吃早餐、饮水量不足、经常吃洋快餐等不健康膳食行为,且缺乏适量的运动、静态生活的比例较大。以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为基础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对初中生膳食与运动行为的改善作用显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有较大提高,并完成了大部分干预目标,效果明显。为此,在中学生中开展膳食与运动行为干预,促进青少年良好的膳食与运动行为的形成与固化,纠正或避免其不良的生活习惯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