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P+FPGA的H.264/AVC实时编码器的研究与实现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ychen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264/AVC是ITU-T和ISO联合推出的新标准,采用了近几年视频编码方面的先进技术,以较高编码效率和网络友好性成为新一代国际视频编码标准。 本文以实现D1格式的H.264/AVC实时编码器为目标,作者负责系统架构设计,软硬件划分以及部分模块的硬件算法设计与实现。通过对H.264/AVC编码器中主要模块的算法复杂度的评估,算法特点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编码器系统的可伸缩性,可扩展性,本文采用了DSP+FPGA的系统架构。DSP充当核心处理器,而FPGA作为协处理器,针对编码器中最复杂耗时的模块一运动估计模块,设计相应的硬件加速引擎,以提供编码器所需要的实时性能。 H.264/AVC仍基于以前视频编码标准的运动补偿混合编码方案,其中一个主要的不同在于帧间预测采用了可变块尺寸的运动估计,同时运动向量精度提高到1/4像素。更小和更多形状的块分割模式的采用,以及更加精确的亚像素位置的预测,可以改善运动补偿精度,提高图像质量和编码效率,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编码器的复杂度,因此需要设计专门的硬件加速引擎。 本文给出了1/4像素精度的运动估计基于FPGA的硬件算法设计与实现,包括整像素搜索,像素插值,亚像素(1/2,1/4)搜索以及多模式选择(支持全部七种块分割模式)。设计中,将多处理器技术和流水线技术相结合,提供高性能的并行计算能力,同时,采用合理的存储器组织结构以提供高数据吞吐量,满足运算的带宽要求,并使编码器具有较好的可伸缩性。最后,在Modelsim环境下建立测试平台,完成了对整个设计的RTL级的仿真验证,并针对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stratixⅡ系列的EP2S60-4器件进行优化,从而使工作频率最终达到134MHz,分析数据表明该模块能够满足编码器的实时性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背景是应用于煤矿井下人员或设备检测的远距离射频识别技术,通信距离在100m左右.利用该系统可实现对人员和设备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首先介绍了射频识别
随着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军队指挥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未来信息战的需要,东北大学网络与通信中心与解放军某部
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移动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容量大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CDMA系统容量决定于系统中的噪声水平以及业务质量的要求
MIMO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能够成倍提高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其中空时编码就是利用分集来对抗无线衰落,提高系统容量的一种有效方法。现有的空
低频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Uitra Wide B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UWB SAR)因其强叶簇穿透能力,逐步在民事、军事领域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UWB SAR系统分辨率提高,应用
本文对基于变换域的图像盲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文章研究了多尺度contourlet变换、ridgelet变换,并将它们与独立分量分析ICA结合起来,在传统的小波ICA基础上提出了FRITICA方法
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更高传输速率的需求与有限频谱资源的矛盾,Foschini等从信息论的角度证明了发送端和接收端采用多个天线的无线通信信道容量将随着所使用的天线数
近几十年来,随着硬件条件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提升,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和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得到了迅速
大尺度地面目标的三维重建是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是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也是当前三维重建领域的研究难点,获得高真实感、大尺度的三维模型有越来越
随着信息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军队指挥系统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可视化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如何实现各级指挥之间的语音、视频和数据等多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