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一篇制造业的口译实践报告,口译类型为中日互译的联络口译。笔者主要以在大连一家压铸工厂的口译实践活动为基础,通过总结在口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并加以总结归类,结合释意理论及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探究采取何种策略来解决口译实践中在意义理解方面出现的问题,以便更好地进行源语意义理解,顺利地完成口译工作。本文在第一、第二章介绍了口译实践活动基本情况、口译类型、口译特点,并在第三章从熟悉工作环境及生产流程、学习相关资料、在事务性工作中学习三个方面介绍了译前准备阶段。第四章为案例分析,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前,笔者介绍了释意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中的两种理解方式,为下文意义理解问题的具体分析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依据。笔者通过分析此次口译实践过程,总结造成意义理解问题的原因主要分为源语省略、源语逻辑不清、话题转换、专业术语四个方面。在案例分析部分,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分别列举失败案例与成功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结合相关理论,尝试解决意义理解产生的问题。第五章为实践总结,通过总结以上章节,本实践报告报告认为:在意义理解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要合理结合释意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加以解决。在理解时要脱离源语外壳,抓住话语整体含义。译员的任务是以传达信息为目的,并不是字词、语言结构的直接对译,同时译语表达也同样要以“意义”为中心。认知心理学中认为,理解方式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这两种理解方式往往会交互使用。自下而上注重的是语言知识,而自上而上注重的是背景知识或主题相关知识。无论是哪种理论,都强调了除了双语能力之外,言外知识补充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