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困境与时代精神——《城堡》与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精神契合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yue3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堡》是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城堡》是现代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是“世界的一个缩影”;其中的主人公K是一个“人性”的典型,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典型。中国的现代作家与卡夫卡一起,共处于动荡和变革的社会中,关注着共同的文化现状与普遍的文化精神,以自己的深刻体验和思索,描述着20世纪日益复杂的社会中人类的生存境况。 本文选取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三部作品,《在酒楼上》、《雷雨》和《围城》与卡夫卡的《城堡》进行平行比较研究。比较研究的目的是,从对人类生存的本质思考上,考察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作家与卡夫卡的思考的某些共同之处,考察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品与《城堡》在精神层面的深度契合。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与《城堡》的精神契合,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城堡》这部作品的深刻内涵,也更有助于理解20世纪人类的生存状态和时代精神特征。 经过文本的比照和综合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酒楼上》与《城堡》中,体现的是鲁迅与卡夫卡思考的共通之处:“追寻”是作为一种生存的状态而存在;《围城》与《城堡》中表达的是人的生存困境:现实世界对人的挤压和抛离,作为个体的人总是处于漂泊和被悬置的状态;而在《雷雨》与《城堡》中,人物的行为不仅仅体现他们个人的意志,还体现了“命运”的意志,而理想虽一再地破灭,但理想本身却不会消失,并且永远都闪耀着美丽的光辉。
其他文献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对照花园庄东地甲骨文图版,对其词类系统进行了仔细清理和研究。 花东甲骨已经形成较完备的词类系统。名、动、形、代和数量词组成了实词部分。名词作
学位
沈从文长达二十多年的小说创作生涯,贯穿着中国现代历史几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中包括了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从1949年开始,沈从文放下笔,几乎不再进行任何小说写
张洁是一位具有童心情结的作家,她童真、执拗,以其不懈的努力成为我国当代文坛上的一棵常青树,年届七旬,仍笔耕不辍。在她潜心创作《无字》期间,研究领域对张洁的关注不够,尤其对其
现代汉语与泰语的数词有相似性,也有相异性。本文以现代汉语与泰语中的数词为研究对象,选取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数词,尤其是基数词进行研究,旨在通过汉泰数词的词义、构词和文化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