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政府、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为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给医患双方营造一种和谐稳定的互动氛围。许多医疗机构推行了开放式管理机制,此举不仅更好地促进医患之间良性互动,而且进一步保证了医疗信息与数据之间的有效畅通。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些社会关系出现了异化形态,诸如当下老百姓最为关切的“看病”问题,医患关系经常出现各种不和谐的局面。医患角色之间冲突不断,这种矛盾不仅给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还使得医患双方的个人利益受到损害。理想型医患关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客观分析当前医患矛盾的基础之上,实事求是地探讨医患关系失谐的相关原因,从政府、医疗机构以及患者本身三方面出发,探究解决医患关系矛盾的措施。论文首先就研究背景展开讨论,随后转移至研究的主题——社会学介入医患关系研究的必要性,进一步说明研究的目的:第一,对社会学视域下医患关系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重塑理想型医患关系;第二,为医者和患者双方的和谐互动提供可以参考的资料。本研究也带来了双层面的意义,一方面从理论性的视角出发,为医患关系这一课题研究提供了科学性的依据。另一方面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能够给予一些改善当下医患双方紧张关系的可行措施,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对相关文献综述进行梳理,从传统型中国医患关系的探究开始,发展至现代社会的相关学派观点阐述,延伸至西方社会一些较为典型的医患关系理论的研究。再次就异化、博弈、社会互动、医患互动等相关概念展开叙述与讨论,为接下来的探讨做好铺垫。角色理论、冲突理论、沟通交往理论作为本研究的三大理论依据,正文进行了相关的总结和归纳。复次,论文探讨了医患双方在交往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例如医者与患者角色的嬗变、“医闹”、群体性事件等。针对这些异化现象,本论文总结得出四点原因:第一,市场化导向的医疗体制改革不合理:第二,政府监督调控的职能弱化;第三,医患双方权力的不对等;第四,大众传媒等社会舆论的自主性增强。最后,关于进一步塑造理想型医患关系的措施,本论文从三方面展开探究:政府方面,扩大资金投入、发挥监督与管理的权力、权责一致、正确引导大众传媒的发展方向、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方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医务人员素质教育、合理消除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等、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患者方面,“换位思考”医者角色、提高自身素养、理性对待自我的“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