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助学贷款在我国已经实施了九年,帮助了千万名贫困大学生完成了学业,成为了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主要资助方式。随着助学贷款政策实施范围的扩大和大量贷款还款期的到来,现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中的问题,不断的显现出来,贷后管理的问题尤为突出。助学贷款回收难,违约率过高,成为制约学生贷款快速发展的重要的症结之一,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政策,降低违约风险是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选择。本文通过利用文献研究、调查访谈、比较研究的方法对现有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贷后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助学贷款的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助学贷款政策的建议。笔者认为:解决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问题应该理顺各方利益主体的关系,明晰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和责任。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银行通力合作,减少助学贷款的违约和风险。本文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现状分析。本部分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制度和运行现状的分析,指出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第二部分,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特点的分析。本部分运用公共管理的利益分析理论指出助学贷款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其贷后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并对以银行管理为主的“商行模式”和以学校管理为主的“河南模式”的管理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部分,国外助学贷款及国内一般消费信贷的比较分析。本部分通过将国家助学贷款与美国、加拿大的助学贷款和国内一般消费信贷的管理方式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其对我国助学贷款贷后管理有益的经验。第四部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对策建议。本部分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提出:政府应该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利用金融中介机构,加大失信惩罚力度。在国家助学贷款回收过程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银行、学校应该履行好各自的义务,并加强沟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