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比较诊刮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并在短期内行子宫切除术的7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与术后诊断的关系,并评估术前诊断因素的影响,以期能为临床上诊刮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患者选择适宜的治疗手段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2年10月至2008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住院、诊刮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并在一个月内行子宫切除术的7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如年龄、月经情况、是否不孕、合并症、肿瘤家族史、肿瘤标志物、B超、手术方式、术中冰冻、术后病理、肌层浸润、雌孕激素受体等。根据术后病理诊断分为内膜癌组和不典型增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与术后诊断的关系。结果:1、77例患者术后诊断为子宫内膜癌50例,占64.9%,全部为内膜样腺癌,即不典型增生合并癌率为64.9%(本院诊刮为56.9%,外院诊刮为80.8%),其中高分化32例,中分化17例,低分化1例,Ⅰ期39例,Ⅱ期1例,Ⅲ期10例,不典型增生27例,占35.1%。2、两组年龄比较,t=2.708,P=0.00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膜癌组发病高峰年龄在50~59岁间,占50%,不典型增生发病高峰年龄在40~49岁间,占44.4%。3、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诊刮不典型增生分度有关,随着分度增加,合并癌有增加趋势。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合并癌率分别为:28.6%、42.1%、79.5%。4、两组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CA199比较用X2检验,均P>0.05,无统计学意义。5、冰冻病理对内膜癌的判断:敏感性为68.2%,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58.8%,总正确率78.1%。结论:1、AEH合并癌率为64.9%,合并癌多数分化好、浸润少、分期较早。2、年龄是不典型增生合并癌的一个高危因素。30岁以上患者行保守治疗要谨慎。3、随着诊刮不典型增生分度增加,合并癌有增加趋势。4、血清CA125、CA199不是预测AEH合并癌的敏感指标。5、冰冻病理对内膜癌的判断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总正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价值,但仍有一定的假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