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 : 47次 | 上传用户:axiaaa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持续发展是现在全球各领域都追求的发展目标,我国体育的发展目标也不例外。然调研文献的结果发现,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远远落后于我国体育发展现实,也远远落后于现有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进程,因此使得我国体育的发展在理论上出现瓶颈。本研究试图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构建出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系统的发展水平,确定系统的发展状态,为我国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制定相关方针、政策提供数据支撑。结合发展观和我国体育现实情况发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依据系统方法论研究得出,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是以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技、资源为外部发展环境;以体育政策法规、体育经济、体育人口、体育文化、体育科技、体育资源为发展要素,以我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为发展核心,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一个复杂巨系统;系统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系统理论中的熵定律理论和耗散结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研究出了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内涵、结构和特征,从基础理论方面构建出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对构建的系统采用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确定出评价系统的初选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法、线性相关法、特尔非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初选指标体系进行可行性、正确性、必要性和重要性检验,以使指标完善,从而确立了评价系统的35个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求算各指标及各子系统权重,且进行单排序和总排序。采用加权线性和法对系统各指标进行合成,以评价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和系统发展水平。采用熵权系数法和相关系数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正确性、一致性检验。通过上述研究和评价得出: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既是热点又是难点,现有研究定性太多定量缺乏;我国体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现实基础和理论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是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系统有着自身特定的结构、要素和功能;指标群中对系统影响程度较大的十个指标依次是:国家对体育的投入水平、国家体育事业投入产出指数、体育产业贡献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GDP、群众运动参与率、体育科学事业财政投入水平、体育科技人力指数、教育发展水平和国家对竞技体育投入水平;1991年至2005年我国体育可持续发展水平和状态结果为:1991-1998年,其发展水平分别为0.25、0.28、0.30、0.23、0.28、0.37、0.37、0.44,都处在不可持续发展状态。1999-2000年,其发展水平分别为0.46、0.54,处于临界可持续发展状态。2001-2005年,其发展水平分别为0.59、0.63、0.59、0.55、0.58,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这些评价结果通过检验证明客观、真实。
其他文献
“弘扬崇高精神,聚力健康中国”,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迎来自己的专属节日——第二个“中国医师节”。以国家名义设立行业性法定节日,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医务人员的关爱和
报纸
本文针对油田水源井的管理运行现状,设计提出适应油区水源井数字化管理的远程控制系统方案,并对实施运行现状和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现场应用和论证,水源井远程控制系统
随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发展,硬件和软件更新换代,使用成本下降,越来越多的领域因此获得了极大的便利。然而随着精度要求不断提高,点云数据量大,噪声点多等问题日益成为三维
我国的冶金工业自建国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现代化冶金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我国钢铁工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生产能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在体现语言的文化差异上,习语比其他语言成分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翻译过程既是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不同文化的转换过程,在翻译习语时,必须了解其文化差
自从近代理性主义思潮在社会各领域广泛兴起以来 ,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和科学的评价范式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主导价值倾向。在理性主义的客观性和价值中立的规范下 ,作为一种
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进行湿法脱硫、电袋除尘器和低温省煤器改造后,引起的锅炉烟气系统阻力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保证锅炉机组的正常运行,提出对引风机、增压风机改造
随着国防军事事业的快速发展,核辐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而广泛存在,器件和系统的可靠性越来越被重视,因此,从长远来看,抗辐射问题必然要成为整个电子技术的一个基础,而对整
目的:纳米氧化锌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其颗粒引起的神经毒性越来越得到重视。本研究以SH-SY5Y为细胞模型,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粒径的纳米氧化锌(10 nm、50 nm、100 nm)的细胞毒性差异,选取毒性最大的50 nm纳米氧化锌用作后续的毒性机制研究,采用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自噬和线粒体自噬在纳米氧化锌诱导的细胞毒性机制中是否参与以及起何种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进一步研究纳米氧化锌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