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关于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说及其当代社会价值的研究。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说是在对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问题论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考察和研究的理论成果,他把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并且把社会心理作为单独的一个层次列入他的社会结构“五项因素公式”中,应该说这是对社会意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做出的一个卓越的贡献。深入研究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说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针对世纪末的具体历史情况,基于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途径的回答,普列汉诺夫提出了他的社会心理学说。思想学说往往有一个形成过程。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说不是一下子提出来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在他众多的文章中逐步发展和完善而来的。在普列汉诺夫1893年发表的《唯物主义史论丛》一书中出现社会心理学说的雏形,到1907年在正式发表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一书中,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学说终于得到最完备的表述。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学说内容十分丰富。首先是普列汉诺夫对社会心理的概念和内涵的深入探讨和研究,虽然从来没有对社会心理下过任何完整的定义,但是他在各种场合从不同的角度对它作了一系列的描述和规定。在此基础之上,普列汉诺夫从社会心理的本质和与社会意识的对比中总结了社会心理的特征,这对我们研究运用社会心理学说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普列汉诺夫重视对社会心理规律的研究,尤其注重模仿、矛盾、节奏、对称规律,并给予科学的唯物主义解释。普列汉诺夫社会心理学说中最重要、最有争议的是关于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相互关系的理论。这个思想,内容很丰富。但最突出,最集中的地方,还是他所提出的关于社会结构的“五项因素公式”之中。自1893年他首次提出这个公式,到1907年在《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一文的最后表述,其间经历了一个不断明确、逐步完善的过程。正是以阐发公式的思想为基本线索,以公式的思想为基本内容,普列汉诺夫对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关系展开了全面的论述。普氏的这一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正处于空前的社会大转型时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心理比较敏感的时期,社会上出现诸多不和谐的社会心理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上都强调“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表明党和国家对促进社会心理和谐发展非常重视,心理和谐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且和谐的社会心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这个背景下研究和阐释普列汉诺的社会心理学说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根据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的关系原理,在这里我们主要探讨了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心理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促进社会心理和谐中具有认知主导、情绪调控、情感培育、意志锤炼、人格塑造的功能,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心理和谐,应不断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内容和方法,完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以及优化客观环境,以帮助人们自觉地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和调节自我心理,有效鉴别和及时克服由于价值冲突引起的心理问题对自身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