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八十年代农村改革小说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对当代农民深层文化和心态的开掘,深刻剖析了社会变革中中国农民从传统向现代的历史变迁.全文采用递进式结构,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描绘出中国农民在八十年代这一历史转折时期走过的艰难的心路历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心灵的抉择.对改革大潮中农民的心态类型进行深入分析,不同年龄、身份、性格的农民在改革中呈现出不同的心态:1、主动型,积极地响应并以实际行动推动改革;2、被动型,被改革大潮携裹着,慢慢地适应改革;3、保守型,思想陈旧,不愿放弃旧观点,无形中成为改革的阻碍力量;4、专制腐败型,利用手中权势,在改革中为自己谋取私利,欺压百姓.第二部分:文化的嬗变.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民开始面临文化心理转型时的阵痛,农民精神上的震荡和冲突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观念的改变和商品意识的觉醒,这是当代农民最具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拓展了农民的心理空间,真正实现了农民的自我解放,使农民逐步走向独立开放,建立现代化人格.二是道德上的困惑和迷惘.社会的转型必然带来道德的转型,新旧道德观念的冲突使人们感到茫然.一方面传统道德受到猛烈冲击,但仍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巨大的约束力;另一方面,价值趋向的混杂带来了道德观念的混杂:道德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以恶抗恶"者的道德困惑,欲望的泛滥与道德的乏力.人们精神的震荡正是一个对传统文化的超越和现代文化的再造的过程.第三部分:蜕变与新生.经历了文化心理转型时的阵痛后,一种新的农民文化品格正在形成.物质的解放带来了农民精神上的解放,他们不仅发现自我,认识自我,还要在坚韧的斗争中实现自我.在克服"浮躁"的自我蜕变的痛苦中,农民主体精神的觉醒沿着找回自我--认识自我--改造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轨迹艰难前进着.以孙少平、岳赢官为代表的农村青年树立起了"现代性"的农民形象.他们的平等观、竞争观、风险观及进取意识、自主意识、开放意识标志着一种新的现代性农民文化品格的开创.第四部分:艰难的超越.农民精神上的局限性注定了农民起飞时的沉重和超越时的艰难.小农意识、封建思想、国民劣根性等等都阻碍着农民向现代化迈进的脚步.这种精神上的局限有着历史与文化方面的深层原因,传统文化的中庸思维模式和伦理本位思想在变革中明显地转化为一种历史堕力,只有清除旧的文化心理赖以存在的现实土壤,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转变.八十年代农民走过的艰难的心路历程,他们精神世界的激荡与变迁,仅仅是他们向现代化迈进的开始,还有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