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可再生新能源的研发迫在眉睫。与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被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一系列正极材料中,层状三元高镍材料Li NixCoyMnzO2(x+y+z=1,x>0.6)因其具有高比容量、环境友好和低成本等优点被认为是动力电池领域最有应用前景的正极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可再生新能源的研发迫在眉睫。与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和环境污染小等优点被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一系列正极材料中,层状三元高镍材料Li NixCoyMnzO2(x+y+z=1,x>0.6)因其具有高比容量、环境友好和低成本等优点被认为是动力电池领域最有应用前景的正极材料。然而,较差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由于晶胞体积的剧烈变化产生的微裂纹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本论文通过总结分析了高镍材料的研究现状和缺陷产生的原因。以Li Ni0.8Co0.1Mn0.1O2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材料形貌调控、晶体结构调整和锂镍混排缺陷优化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优化材料电化学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和高温煅烧过程合成具有多核中空结构的Ni O前驱体,与Li源、Mn源和Co源混合进行锂化,制备具有微纳中空结构的Li 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运用XRD、SEM和HRTEM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相对于传统的高镍材料,H-LNCM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提高。1 C循环100周容量保持率为93.3%,5C循环300周容量保持率为87.0%,而传统高镍材料在5 C的倍率和循环圈数的容量保持率为72.0%。H-LNCM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可能来自于其中空结构为晶格的膨胀和收缩提供了缓冲区域,减缓了微裂纹的生成。2、在共沉淀法合成Ni0.8Co0.1Mn0.1(OH)2前驱体过程中,精确控制反应过程中的p H值,调控晶体的成核和生长,将p H为11.4时制备的前驱体锂化,合成纳米一次颗粒具有均一径向分布的Li 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与纳米一次颗粒无序分布的高镍材料相比,均一分布的纳米一次颗粒不仅缩短了锂离子的迁移路径,同时相同的晶向分布使得晶胞体积的膨胀和收缩保持一致,降低了各向异性的应力积累,延缓了微裂纹的生成。LNCM-11.4材料显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1 C首圈放电比容量为229.0 m A·h·g-1,1C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2.9%。材料的合成方法简单且易控制,适宜规模化生产。3、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具有单晶形貌的Ni0.89Co0.11C2O4·2H2O草酸盐前驱体,并将与Mn源和超化学计量比的锂源混合,在较低的煅烧温度下合成具有单晶结构的Li 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运用XRD、SEM、XPS和HRTEM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超化学计量比的锂源起到熔融盐的作用,降低锂化温度的同时保证了材料的单晶结构。当过量锂源的比例为50%时,制备的单晶Li Ni0.8Co0.1Mn0.1O2正极材料显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2.8-4.3 V电压区间内,0.1C首圈放电比容量为226.9 m Ah g-1,首圈库伦效率为91.2%。1C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5.1%。单晶材料较小的比表面积降低了与电解液的副反应,同时抑制了微裂纹的形成,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单分散微米级前驱体和过量锂源的烧结为合成单晶高镍正极材料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4、降低锂镍混排提高材料结构稳定性是高镍材料面临的巨大挑战。通过将Ni0.8Co0.1Mn0.1(OH)2前驱体与不同过量比例的锂源混合煅烧,研究过量锂源对Li Ni0.8Co0.1Mn0.1O2材料中锂镍混排和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运用XRD、SEM、XPS和STEM-EELS对材料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发现,适当增加过量锂源,可以提高材料表面Ni3+含量,降低锂镍混排,同时增大锂氧层间距,促进锂离子的扩散。过锂量为10%的Li Ni0.8Co0.1Mn0.1O2材料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0.1 C首圈放电比容量为211.5 m Ah g-1,首圈库伦效率为88.6%,1C循环1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3.3%。
其他文献
高原寒区内冰川、积雪、永久性和季节性冻土广泛分布,水循环要素复杂,要素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流域内能量及水循环过程。加之高原寒区气候条件特殊,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且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受高程影响大。下垫面环境也不同其他地区,不仅冰川广布,而且在板块运动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下垫面结构,这些都使得高原寒区的水文循环及能量过程有异于其它地区。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高原寒区冻土退化、冰川积雪消融加速,区域内的水
边坡失稳导致的滑坡灾害是我国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合理地评估边坡稳定性和变形特征对滑坡灾害防治至关重要。边坡稳定性和变形特征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包括岩土体参数空间变异性、荷载不确定性等。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变形预测依赖于岩土工程勘察数据、现场监测数据和计算模型。不确定性条件下根据既有数据和计算模型准确高效地评估边坡响应(包括稳定性和变形)十分具有挑战性。其关键难点包括:(1)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和监测数
金属有机骨架(MOFs)作为有机-无机杂化的多孔材料,由于具有大比表面积、丰富的功能位点和可调节的尺寸和结构,在气体存储、分离和催化领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MOFs材料在荧光传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比如MOFs具有精确、多样、可调、可设计的晶体结构,可设计功能位点实现特定的检测功能,而且MOFs作为固体材料可重复利用。发光金属有机骨架在荧光传感领域中已经实现了对离子、气体、挥发有机物、药物、生物分子
蒸散发(ET)是联结地表水循环-碳循环-能量平衡的关键因子,研究其年际变化及驱动机制对认识气候演变及水循环变化规律、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高效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ET与大气-植被-土壤耦合系统的关系复杂,且大尺度ET难以观测,当前人们对陆地ET年际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的认识不清。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基于多种来源的蒸散发数据集分析了陆地ET的年际变化规律及其受气候和植被变化调
近70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如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城市空间品质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城市通风与空气质量、居民健康、建筑能耗、人体热舒适息息相关,因此有必要提出科学性和普适性较强的城市通风优化设计方法,并将其落实到具体设计项目,从而为高品质的城市空间规划和精细化的空间治理提供支撑。本文整合城市规划学、气象学、运筹管理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以广州市为实验场域,就多种典
本文主要研究了欧氏空间Rn上一类Hamilton椭圆系统和Heisenberg群上一类带有临界Sobolev指数的一类次椭圆系统的解的存在性问题:包括势能V(x)为周期情形下带有超线性Sobolev指数非线性项的变号解的存在性和多解性,势能V(x)为非周期情形下带有渐近二次型和超二次型非线性项的变号解的存在性和多解性,Heisenberg群上带有临界Sobolev指数的一类次椭圆系统的解的存在性,
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PEC)传感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其在体内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生物环境的复杂性对PEC传感的特异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论文以实现活体中PEC可靠分析为研究目的,针对PEC活体分析可靠性低的关键问题,以增加单电极电化学输出信号通道为思路,提出两种PEC比率传感策略,即1)目标物调控小分子有机半导体(SMOS)吸收波长和2)目标物调控镧系掺
近年来,随着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以及5G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物联网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交通运输、智能农业、智能医疗、国防工业以及日常生活中。其中,数以千万计的小尺寸、低功耗、高精度微纳传感器作为“万物互联的神经元”组成了物联网系统感知层面的传感网络。MEMS技术在国内外已经显示出开发成熟商用传感器的潜力,并且已经在惯性导航、压力检
数学物理反问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中偏微分方程的参数识别是数学物理反问题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医学成像、地下水污染、气象预报、地球物理、金融等领域,都提出了由“结果”探求“原因”的反演问题,因此反问题的研究是很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而数学物理反问题一般是不适定的,于是需要使用有较好效果的数值方法对原反问题进行反演求解。本文考虑了两类偏微分方程的参数识别问题,分别使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和Land
受益于非侵入性、高分辨率、实时可视化及快速反馈的固有优点,荧光成像技术已成为研究生理及病理学过程的重要手段。相较于可见光区(400-700 nm)及近红外一区(NIR-I,700-900 nm)波段的荧光成像,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 nm)窗口荧光成像具有更高时空分辨率、更强组织穿透能力及更低光散射和组织自发荧光,因而更适用于活体分析。作为近红外二区成像的关键组成部分,近红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