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分子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和复杂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个问题,不但是正确解决知识分子问题的客观需要,而且对于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一个曲折发展的演进过程:从1949年到1956年,党对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采取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并从工作安排、政治待遇、思想改造等方面积极落实这一政策。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党在对知识分子状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作出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从1957年下半年到1962年,由于党对知识分子的估计出现了偏差,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错位。党虽然在1962年对知识分子政策进行了调整,但只是昙花一现,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从1962年到1976年,由于党“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党对知识分子的估计和政策出现了严重错误,并在“文革”期间达到顶峰,造成知识分子工作的严重失误。从1976年到现在,通过拨乱反正,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重新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进入到一个新时期。建国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错位,主要原因在于党的“左”倾错误的发展: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错误判断,把知识分子个人的成分和知识分子的家庭出身混为一谈;毛泽东的“皮毛论”和党内轻视知识和知识分子的倾向以及国际情况的影响加强了党对知识分子的敌视倾向。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在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科学分析上以及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使党制定了符合实际的知识分子政策。回顾建国后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演进历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党必须树立正确的知识分子观;切实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制定政策时,切实实行科学化、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