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克库勒凸起已先后在奥陶系、泥盆系、石炭系、三叠系四个层位获得油气突破,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优越条件。本论文以构造特征研究为主题,再详细分析阿克库勒凸起断裂、不整合以及圈闭等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3个重要不整合面(T74、T50、T46)在几个主要运动时期的古构造特征特别是局部构造特征,探讨局部构造的演化过程,建立起阿克库勒地区的古构造演化模式。之后,将研究区古构造演化规律与成藏条件以及成藏过程相结合,总结了古构造演化与油气的关系,最后进行了简单的目标预测,同时也取得了一些认识。主要有:1、阿克库勒凸起是一个形成早、多期次继承性发育、晚期翘倾变动并定型的构造单元。受区域构造背景的制约,加里东早期为拉张背景下的水下斜坡;加里东中期晚幕构造转换形成鼻凸雏形;海西早期强烈挤压形成夷平型鼻凸;海西晚期持续挤压,断裂发育强烈形成断隆鼻凸;印支-燕山期为翘倾背景下的沉降型鼻凸;喜马拉雅期大型复式凸起定型。2、阿克库勒地区断裂极其发育,断裂的发育不仅是油气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还控制了研究区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育。研究区多期的构造运动发育了T74、T70、T60、T50等不整合面,不整合面与断裂和输导层等油气输导系统相互交叉、叠置和连通,构成了研究区油气运移的立体输导网络。3、研究区在区域应力、岩溶作用、断裂、不整合、盐体塑性流动等因素的作用下,发育了构造型、非构造型和复合型三种类型的圈闭,平面分布具有分带性,纵向分布存在不同类型的叠加与改造。4、阿克库勒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藏的形成是起始于加里东区延续至喜马拉雅期的持续过程,主要分为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印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四个阶段。圈闭形成时期主要为海西晚期和印支-燕山期,与成藏期匹配较好,喜马拉雅中晚期中新生代地层区域性北倾,使先期油气藏改造,油气重新分异、调整,浅层油气由北向南运移,形成新的油气藏。5、轮南地区是寻找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托普台地区是寻找碎屑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