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79年12月,国家提出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1980年正式开始全面而严格的在全国贯彻这项政策,时至今日已经足足32年之久,也就是说,第一代独生子女,最大的已过而立之年,他们的父母也已经步入老年。而且,还将有更大批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进入老年。中国的老龄化已经非常严重,75%以上的老人集中在农村地区。相对于城市老人能够领取退休金,享受国家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措施。农村的老人,尤其是恪守“养儿防老”却终生只有一个孩子的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养老问题更需要关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村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选择这个研究对象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理论背景。我们发现农村的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较之过去多子女家庭和城市家庭更加严重。其次,对本文的研究对象“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等基本概念进行了论述。简单分析了我国现在的养老保障模式以及国际上采用的各种养老模式的特点。结合中国实际、国际经验。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出更加适合中国的养老模式。然后,专门针对中国独生子女的养老问题进行实证分析。阐述了几个典型的农村地区的具体措施,从中受到启发,养老体系终归还是不够统一和完善,各地自成一套,不利于统筹管理。最后,结合全文的分析,给出一些建议。一套完善的立法保障是必须的,因为要严格执行一套政策就必须有国家机关的支持,就像当初执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一样,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执法机关的严格执行,是不能取得显著的效果。立法只是执行的基础,关键还是要建立利国利民的实际措施。比如,建立全国统筹的养老保障体系,当然要格外倾斜到农村的独生子女家庭,因为他们曾经为了支持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而做出了牺牲,现在需要补偿他们的牺牲。光靠家庭养老已经不能解决养老难题,因为家庭养老资源非常匮乏,必须有国家和社会进行支持。所以,要有全面的农村养老保险,让整个社会来分担养老风险。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都有各自的长处,家庭养老让老人能够享受和子孙在一起的怡然之乐,而社会养老可以分散家庭养老的风险,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如果两者能够取长补短相互结合必定能够让农村老人颐养天年。于是,我们发现居家养老是一种不错的模式,即老人依然生活在家中,社会培养一批类似义工的服务人员,进入家庭给老人服务,弥补子女不能长期陪伴的遗憾。总之,本文是从理论到实践、从家庭到社会养老各个不同的层面分析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并得出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