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产生贫困的因素分析——兼论反贫困措施的形成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uanai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止2000年底,中国有3000万贫困人口,如果贫困线再提高200元,贫困人口会达到9000万人.反贫国的形势比较严峻,任务比较艰巨.尽快解决贫困问题,不仅能够维护贫困人口的人权,而且能够为中国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中国的反贫困实践已经证明,贫困地区通过发展区域经济来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并不是最好的措施,只有着眼于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措施才能增加农户收入.因此该文探讨农村产生贫困的原因,主要是探讨农户产生贫困的原因.该文采用比较的方法和利用生产函数分析农户产生贫困的内因.以同一地区的相对贫困农户为标准,绝对贫困农户在人口、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不足可以确认为贫困的内因.绝对贫困农户的人口负担比较重,人均可耕地面积相对不足,生产性投资比较少限制了农户增加产值.利用生产函数考查贫困农户的生产行为,在上述三种投入要素不宜变动或不能变动的时候,低的科学技术水平严重地限制了生产产值增加.与改善其它因素相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是农户增加产值的重要途径.该文采用辩证、比较和系统分析等不同方法探讨影响农户贫困的复杂的外因.贫困地区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这个因素对以农业为主的农户的收入影响比较大,但是这并不是贫困的重要因素,贫困农户可以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减少自然因素的负面影响,增加产值.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贫困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比较封闭,思想观念愚昧落后.这些恶劣的社会环境使贫困农户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很难主动增加收入.贫困地区经济环境不优化,产业结构单一,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农户只能通过农业主要是种植业增加自己的收入,而且也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抵御灾害.经济因素是贫困农户和一般农户、富裕农户除了自身因素之外最大的差异.在反贫困实践中,政策环境缺陷也影响农户提高收入.中国的剪刀差等政策使农户为了支持经济发展牺牲了自身利益.反贫困模式的缺陷,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因素和财税、信贷、以工代赈等政策的缺陷阻碍了反贫困的进程.贫困农户的收入受到许多内因和外因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因此创新反贫困的措施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制定全面的政策.该文在科技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和反贫困资金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措施.
其他文献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由最初的资本输入国转变成资本输出国,中非合作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2015年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强调要将中
IC的飞速发展,推动着封装技术不断前行。尤其是时下,智能手机、自动驾驶、网络安全、存储/服务器等应用的爆发对高性能IC及先进封装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咨询公司Tech Se
期刊
“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普遍存在。这与传统农耕社会中,在福利不完善、信贷条件不健全的条件下,父母把养育孩子看作是对老年生活的一种保障相关。中国传统观念往往认
娄底是全省最大的产煤市之一,也是全国的重点产煤地区。多年来,娄底煤炭工业得到了省安监局、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已成
肇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让学术界与政治界开始重视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尽管难以证明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此次危机的根源,但它对危机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许多文献更是
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软件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软件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中国软件
随着国际贸易量的日益增加,在双边和多边贸易组织相互沟通和协调的基础上,以关税壁垒为主的传统贸易壁垒正在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以贸易非效率为代表的“隐形壁垒”,“隐形壁垒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政府也正在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而产业转移则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值得关注的现象,但如何促进产业的有序的转移,以及产业转移过程中会对产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媒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媒体,尤其是财经媒体,作为上市公司、交易所以及投资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资本市场中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