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是中国的第一大岛,稻作与甘蔗并称为“台湾经济的两大支柱”,素有“米仓”之称。台湾稻作史属于中国稻作史的一部分,研究其发展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采用传统史学并结合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对台湾稻作史中几个重要时期,以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专题研讨。
首先,从影响台湾稻作的自然条件方面,如土壤、季风与雨期、颱风、日照、蒸发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历史上台湾稻作风灾、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进行分析整理,界定了岛上的稻作地理区域。
其次,将台湾稻作发展历史分为原始时期、荷据时期、郑氏时期、清代、日据时期及光复初期几个阶段展开讨论,就有关稻品种、稻作农具、栽培技术、贮藏加工、稻米贸易等方面做一个全面的整理与分析。(一)从考古材料追溯其原始时期的稻作形态。(二)荷据时期是台湾稻作真正有史实记载的开始,这一部分突出论述了农田水利建设、牛耕及新农具引进。(三)在郑氏、清、日据及光复初期这四个时段中,行文从稻品种、稻作农具、栽培技术、贮藏加工、稻米贸易等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分析:(1)明郑时期是台湾稻作品种奠定的关健阶段(2)清时台稻作种植技术进一步发展,是台湾传统稻作的成型时段。(3)日据时期是台稻技术近代化的形成时期,比如蓬莱米的种植,建设农业仓库,施行米谷检查制度等。(4)光复初期是战后台湾稻作农业的恢复时期,主要采取了水稻增产,肥料来源策划、兴修水利工程等措施。
再次,对台湾稻作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如台湾传统稻作的大陆渊源、台湾原住民稻作变迁、稻作品种改良与种植兴盛的原因分析、日据时期警察及农会在稻作中的作用、台湾米粮商品化生产与稻作的兴盛等。
最后,整合分析台湾稻作发展历史,得出几点启示:(1)台湾传统农业开发及其科技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大陆移民扩展的结果。(2)积极运用近代科学技术手段,如建立农业试验场,对稻作品种、栽培方法、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现代化改进,是日治时期台湾稻作领先大陆稻作的根本因素。(3)近代台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近代台湾农业发展为保障;而台湾近代农业发展又得益于以稻作兴盛。(4)台湾社会变迁和文化的形成,与其历史上稻作的兴衰息息相关,例如,正是早期稻作文化才使得当时大陆移民与原住民逐渐融合,使得台湾先民得以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