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隔代关系是指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四位祖辈与作为孙辈的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形成的直系亲属关系。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与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隔代关系成为除亲子关系外最重要也最常成为谈论话题的家庭关系。因此时代提出了形成一个独立、系统的隔代关系研究领域的迫切需求。隔代投资反映的是进化心理学领域对隔代关系研究的视角,该视角把祖辈对孙辈的投资当作一种繁殖策略,进而探讨人的生物性在隔代关系当中的作用。隔代投资作为进化心理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资料,形成了相对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但是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的,来自东方文化尤其是本土化背景下的研究则相对匮乏,而跨文化问题是既让进化心理学家感到棘手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提供来自本土化背景下的实证研究资料无论是对于验证或修正已有的隔代投资理论,还是对于本土化背景下隔代关系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于我国的时代环境,基于为隔代投资提供跨文化支持的理论价值和促进隔代关系领域形成的实践意义,展开了隔代投资语境下隔代关系的本土化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隔代投资调查问卷收集到来自吉林省、北京市和西安市三个地区年龄在16到42岁之间的412名有效被试的信息。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被试在7岁之前接受来自各位祖辈亲属的隔代物质支持、隔代情感支持和隔代抚养支持三方面隔代投资信息,以及被试性别、户籍来源、祖孙居住距离等人口学变量。通过分析隔代物质支持、隔代情感支持和隔代抚养支持三个隔代投资指标在本土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模式,三个隔代投资指标在城乡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居住方式和居住距离对隔代投资的影响,以及排除掉居住方式影响后本土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隔代投资模式,本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隔代物质支持、隔代情感支持和隔代抚养支持作为隔代投资的不同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差异模式。第二,祖父母的“重男轻女”观念作为一种文化特性渗透到了隔代投资的每一个方面。第三,本土化背景下“父系为中心”的居住方式掩盖了本应由进化所导致的系别差异。第四,文化与进化共同塑造了本土化背景下的隔代投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