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受力性能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ddsteve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起步较晚,虽然在房屋建筑中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桥梁工程领域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相对较少,而在这些已有的研究中,大部分集中于简支梁,对连续梁的研究还很少。本文以实桥为背景工程,通过试验室试验研究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受力性能。主要内容如下: ⑴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承载力研究过程中,无粘结筋极限应力增量和预应力损失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总结了无粘结预应力筋五种预应力损失形式和计算方法,并在综合考虑规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种考虑反向摩阻的预应力筋锚固损失统一计算式,本计算方法概念明确,手算、电算均较简捷,且适用于任意形状预应力筋和单、双端张拉的情形。另外还对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总结。 ⑵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除钢绞线外符合平截面假定。连续梁的承载力较简支梁有了明显的提高;试验中,连续梁的应力和挠度理论值与试验值的比值均保持在1.3左右,有的甚至达到了2.5,这说明试验梁承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以作为实桥设计的依据。 ⑶横向主裂缝的开展呈现多而密的趋势,裂缝间距15cm左右,与普通混凝土梁的10cm比较接近,试验梁由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脆性破坏变为普通混凝土梁的延性破坏;加载过程中发现,试验梁的横向连接薄弱,在加载等级较低时,横向湿接头就开裂了;在加载完成卸载后,全部横向裂缝均闭合,在梁上显不出曾开裂的痕迹,这说明试验梁的预应力筋有较高的强度,在加载过程中没有达到其极限应力。 ⑷通过对试验梁理论和试验横向分布的比较发现,中梁加载时的横向分布系数与理论值吻合较好,而边梁加载时相差较大。所以,在今后计算边梁(特别是一箱多室的箱梁桥)的横向分布系数时,应考虑到梁的整体性,对现行计算方法计算的横向分布系数做一定的修正,横向分布系数影响线的最大值应适当减小,而最小值应适当增大,使影响线分布更均匀。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3根桁架式钢骨混凝土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在双向偏心压力作用下的试验研究,揭示了桁架式钢骨混凝土不等肢L形截面异形柱的工作机理、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验证了平
水平受荷桩基础在河港、桥梁、高耸塔型建筑、近海钻采平台、支挡建筑以及抗震工程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目前,在国内外计算和分析水平受荷桩的方法中,较为精确、应用较多
阻尼是影响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由于产生阻尼的原理至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导致阻尼不能像质量和刚度那样有明确的物理定义,而目前工程上所采用的阻尼模型存在着
自古以来,地震灾害就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过沉重打击。而我国又处于地震多发带,历次大地震都曾给我国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做好结构防震抗震工作意义重大
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在各类建筑结构中已被普遍应用,深入研究梁-柱节点经历火灾后的抗震性能,对于整体组合框架火灾后评估及加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常见的型钢混凝土柱-
学位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村镇地区自然环境普遍恶劣,建筑质量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防灾薄弱环节多且比城市严重,大多数村镇地区没有防灾减灾管理。灾害发生时
地震作用下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是当前岩土工程和地震工程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是经济建设和桥梁抗震中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桩基抗震设计方法比较落后,缺乏实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合理的结构形式,以其构件和结构承载能力高、刚度大、截面尺寸小和良好的抗震性能,并且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许多突出的优点,逐渐成
张弦梁结构是一种新型空间结构形式,是大跨度空间结构中一种典型的刚柔杂交体系。其结构由弦、撑杆和抗弯受压构件组成,是通过在弦中施加预应力来改善抗弯受压构件的受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