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包括地表温度、风场、高度场等)以及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大气环流指数,分析了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温度的气候特征和变化特征,研究了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温度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并讨论了欧亚大陆地表热力状况与东亚夏季风之间的关系,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欧亚大陆7月地表温度最高,6月地表温度均方差最大。高纬度地区的均方差大于低纬度。欧亚大陆整体夏季地表温度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有增暖趋势。(2)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温度最主要的特征是全区变化一致,除了青藏高原四周区域表现出降温趋势外,其他地区表现出变暖趋势,其中40-65°N增温明显。其次,高纬度地区表现为“-+-”变化型或者“+-+-”变化型,具有年际和年代际振荡特征。增温、降温趋势主要体现在地表温度的年代际变化上。(3)根据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温度的气候特征和时空变化特征,确定了5个夏季地表温度变化的关键区。各关键区地表温度的变化特征不同。5个关键区地表温度变化特征比较一致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年代际增温现象,但是各关键区地表温度的突变时间不一样。(4)西风环流指数、EU指数均与欧亚大陆整体夏季地表温度有着密切联系,西风环流指数的变化与40~65°N明显增温带的地表温度变化密切相关,而EU指数与中高纬度地区地表温度异常的分布型密切相关。西风指数对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温度的方差贡献为10.9%,EU指数对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温度的方差贡献为8.3%。(5)与不同关键区地表温度关系显著的环流因子不同:关键区1与北非副高的相关显著;关键区2与北非副高强度、大西洋欧洲区极涡面积、北半球极涡面积、大西洋欧洲环流的相关显著;关键区3与北半球副高脊线、北非副高强度、北非大西洋北美副高脊线、亚洲区极涡面积、北半球极涡强度的相关显著;关键区4只与北半球极涡中心位置指数的相关显著;关键区5与亚洲区极涡面积、北半球极涡强度、北半球副高强度、东太平洋副高强度的相关显著。(6)欧亚大陆夏季地表温度与东亚夏季风呈显著正相关的区域位于青藏高原东侧(ET),呈显著负相关的区域位于蒙古高原北侧(NM)。二者的夏季地表温度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均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差异:1985年之前,相关显著;1985年之后,相关不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