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的文学评论中,形式一直是一个关键词,但却似乎从未名副其实地成为“关键”,形式的讨论始终脱离不了“内容与形式”的二元传统范畴,形式一直为内容或意义或情感服务着,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理解。如何还其以真正的意味,需跳脱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以形式为主体,探讨形式本身在文学中和在文学关系中的特殊作用,既有别于又超于内容的作用。本文拟从三个层面上来探讨文学形式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将核心放在文学形式与现实之间是一种认知反应的关系:首先,文学形式的主体地位在于其认知结构中,文学形式通过对文学材料和现实材料的编排,构建了特定的认知方式;其次,文学形式对社会形势不仅仅是被动的反映,更是一种主动的反应,呈现的是对现实的理解和认知,这种认知方式会通过阅读进而影响读者对现实的认知和理解;再者,文学形式有着自身发展的机制和脉络,在对社会的认知和文学传统的演绎中演变着,并且在文学作品的流传中往往得以流传的并不是具体的作品和内容,而是特定的文学形式及其认知方式。
文学的主题是相对有限的,并且反反复复地贯穿于文学史的各个阶段,但承载着文学主题和意义的文学形式却处于不断变动之中,不断刷新我们对于现实和文学主题的认知。文学形式用其常新的认知方式,不断撬动着人们对变化着的社会现实的认知,也部分地承载和驱动着文学史的演化和文学关系的构造。
在对文学形式的认知意味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和构建之后,需要从实际的文学现象中来予以阐释,从文学现象的解读中得来的理论认识,终究也需要在文学现象中得到考验。本文的阐释分为三个部分:
第二章魔幻现实主义的认知功能,是对文学形式的认知意味的阐释,从这种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形式来探讨文学形式与社会形势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文学形式本身所具备的具体认知意味。从魔幻的现实、寓言式叙史、时间界限的打破这三个比较显著的文学形式特征中,解读其诞生是一种对新的社会形势的认知需求,其本身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又刺激着受众对现实的理解。
第三章寻根文学的形式之旅——魔幻的寻根意识,分为两部分,一是寻根文学在中国文学系统中的生和长,在文学形式上有着自身的成长机制,在采用民间资源的基础上,有着一个“去政治化”的形式实验过程;二是寻根文学中有着魔幻现实主义的因子,这种外来的文学因子在接受上,并不是停留在相似的社会困境这个表层上,而是魔幻现实主义作为认识和表达拉美社会的文学形式和认知方式,给具有相似社会困境的新时期中国带来了理解当下社会形势的方式。如此一来,既还原了寻根文学自身的发展脉络,又将外来影响与这种自身发展机制融合在一起,不偏不倚地解释寻根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并从中发掘文学形式的自身发展以及在文学关系中发挥的作用。
第四章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马尔克斯式”的中国叙事,则将重心放在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本土化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接受策略。在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中有着以下形式思维的转变:民族样貌多样化是一种解构的姿态,以不文为文是一种语言意识的觉醒,散点叙事中又暗含着一种全新的时空意识,去政治化的地方家族叙事中依靠乡土意识和生命意识填补了政治意识形态的空缺。
第五章寻根文学的世界性意义,把寻根文学放置在世界文学的语境中进行探讨,从文学形式的认知意味出发来看待寻根文学在新时期视野中的形式意义,以及寻根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本土化的世界性意义。
结语部分不仅对前文进行了总结,还集中阐述了从魔幻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到寻根文学的本土性再到莫言的世界性这样一个文学关系中,文学形式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并指出从文学形式的认知意味出发,能够适当弥补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不足。
艺术源于生活,并非单指艺术的素材来自生活,艺术的形式同样也源于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并不单指艺术有着净化的作用,艺术的形式也有着不同于内容的介入现实的方式。本文并非通过否定内容而凸显形式,而是强调二元对立中形式所能发挥的或者是被低估的重要性,并从形式角度观照文学关系问题,以期给予形式以相应的地位和看待文学现象的新的视角。
文学的主题是相对有限的,并且反反复复地贯穿于文学史的各个阶段,但承载着文学主题和意义的文学形式却处于不断变动之中,不断刷新我们对于现实和文学主题的认知。文学形式用其常新的认知方式,不断撬动着人们对变化着的社会现实的认知,也部分地承载和驱动着文学史的演化和文学关系的构造。
在对文学形式的认知意味进行理论上的梳理和构建之后,需要从实际的文学现象中来予以阐释,从文学现象的解读中得来的理论认识,终究也需要在文学现象中得到考验。本文的阐释分为三个部分:
第二章魔幻现实主义的认知功能,是对文学形式的认知意味的阐释,从这种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形式来探讨文学形式与社会形势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文学形式本身所具备的具体认知意味。从魔幻的现实、寓言式叙史、时间界限的打破这三个比较显著的文学形式特征中,解读其诞生是一种对新的社会形势的认知需求,其本身作为一种认知方式,又刺激着受众对现实的理解。
第三章寻根文学的形式之旅——魔幻的寻根意识,分为两部分,一是寻根文学在中国文学系统中的生和长,在文学形式上有着自身的成长机制,在采用民间资源的基础上,有着一个“去政治化”的形式实验过程;二是寻根文学中有着魔幻现实主义的因子,这种外来的文学因子在接受上,并不是停留在相似的社会困境这个表层上,而是魔幻现实主义作为认识和表达拉美社会的文学形式和认知方式,给具有相似社会困境的新时期中国带来了理解当下社会形势的方式。如此一来,既还原了寻根文学自身的发展脉络,又将外来影响与这种自身发展机制融合在一起,不偏不倚地解释寻根文学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出现和发展,并从中发掘文学形式的自身发展以及在文学关系中发挥的作用。
第四章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马尔克斯式”的中国叙事,则将重心放在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本土化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积极的影响接受策略。在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化中有着以下形式思维的转变:民族样貌多样化是一种解构的姿态,以不文为文是一种语言意识的觉醒,散点叙事中又暗含着一种全新的时空意识,去政治化的地方家族叙事中依靠乡土意识和生命意识填补了政治意识形态的空缺。
第五章寻根文学的世界性意义,把寻根文学放置在世界文学的语境中进行探讨,从文学形式的认知意味出发来看待寻根文学在新时期视野中的形式意义,以及寻根文学对魔幻现实主义本土化的世界性意义。
结语部分不仅对前文进行了总结,还集中阐述了从魔幻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到寻根文学的本土性再到莫言的世界性这样一个文学关系中,文学形式所发挥的独特作用,并指出从文学形式的认知意味出发,能够适当弥补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的不足。
艺术源于生活,并非单指艺术的素材来自生活,艺术的形式同样也源于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并不单指艺术有着净化的作用,艺术的形式也有着不同于内容的介入现实的方式。本文并非通过否定内容而凸显形式,而是强调二元对立中形式所能发挥的或者是被低估的重要性,并从形式角度观照文学关系问题,以期给予形式以相应的地位和看待文学现象的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