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治未病”是中医学预防、治疗方面的核心思想之一,其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论观点至今仍在卓有成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而环境、时代的改变,使得“治未病”的对象改变,“治未病”之含义悄然式微,后世医家对“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让“治未病”这一宝贵的中医原创思想能继续服务于当代。论文通过探讨导师高树彬教授“积常有”理论和“治未病”学术思想的内在联系,结合其小儿推拿内病外治的经验,研究了“积常有”理论在小儿推拿治未病中的指导意义。文献综述部分通过大量阅读中国古代文献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相关学术论文,从“治未病”的起源和发展、现代学者对“治未病”概念和内涵的认识进展、现代“治未病”的临床应用等方面对“治未病”研究现况进行了系统回顾,了解现阶段“治未病”理论研究重点以及发展趋势。“治未病”思想奠基于《黄帝内经》、《难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温热论》。“治未病”中“未病”的概念包括“健康、潜病、欲病、未传”四种状态,其内容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层面。临床应用上,“治未病”思想对养生保健预防和疾病防治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论文第二部分在导师高树彬教授的指导下,对导师运用“积常有”理论指导临床小儿推拿治未病的经验进行归纳和整理。分别从导师“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特点、“积常有”理论的提出背景和具体内容、“积常有”与小儿发病的必然联系等方面探讨了“积常有”理论与“治未病”思想的关系;并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将不同病理因素的累积分为“食积、热积、痰积、寒积、毒积”五种分型,对导师运用小儿推拿清“积”防治疾病的经验进行了归纳研究,具有较强的临床借鉴意义。明确了小儿推拿可以通过整体调整和局部疏通的作用,纠正小儿“积常有”的“病前状态”,消除疾病发生的病理因素,达到“治未病”的目的。说明“积常有”理论在小儿推拿治未病中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