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区制逐步代替单位制,社区成为社会治理的基础,肩负起稳定和谐、实现有效治理的重担。同时多元化主体合作的治理模式也代替了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如何在党和政府构建的社区治理架构中,发挥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民众的作用,优化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社合作机制,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本文对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政社合作等概念进行界定。并详细梳理合作治理理论的内容,阐释其对以社区公共服务为载体的社区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研究的适用性,以奠定全文的理论基础。上海作为中国特大型城市,其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合作供给的演变过程具有特殊的代表意义,文章对其演变过程进行了回顾及对目前的现实背景做出介绍。本文采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深入研究上海市C街道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社合作实践活动,勾勒其具体的合作机制,总结当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公共服务需求和资源有待进一步精准化、公共服务供给中社会主体参与积极性低、公共服务供给中互惠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进行详细的概述。文章结合合作治理理论,对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进行详细剖析,包括:居委会存在避责倾向;多元参与主体间利益异质化程序较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无法有效落实导致动员能力不足;政府资源匮乏与双向服务存在张力导致参与性持续无法维系;自上而下的考核机制带来的“向上看”思维。最后,文章针对上海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政社合作供给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即明确政府和社会在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定位;多种手段并举,提升社会主体参与积极性;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多元主体参与度;优化评估机制,完善社区基层公共服务合作运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