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时间差异及其深化机制初探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su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人口和经济体量最大的板块,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成渝城市群将参与承担“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以及拓宽中国经济回旋余地、拓展中华民族战略纵深等重要历史使命。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空间非均衡性和区域治理的阶段历程,使得其内部的经济空间存在独特的演变特征,对成渝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时空差异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基于2008-2018年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指标面板数据,以城市群内部127个县域单元和35个市(区)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维数理统计方法和空间统计方法,对成渝城市群2008-2018年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进行测度、表现和成因机制探讨。在对国内外关于“城市群”“区域发展差异”的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梳理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对成渝城市群的发展脉络、规划进程进行阶段性回顾;在实证分析中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和ESDA方法对单一指标的GDP时空分异进行测度,揭示成渝城市群人均GDP在时间上的变化序列和空间上的关联格局,并对其阶段性演变特征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涵盖人均GDP的多元经济发展指标进行主成分提取、演变序列分析和空间关联格局测度,揭示不同经济发展特性视角下的区域发展时空差异特征;最后针对实证研究,从自然资源、城市梯度、经济质量、产业协作等方面进行机制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基于人均GDP的经济差异时空演化测度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始终呈现扩大的趋势,相对差异呈现整体较低,先增后减,平稳收敛的趋势;经济重心移动轨迹经历“东拓、局部收敛、北移”三个阶段,移动速度呈现“增-减-增”的趋势,经济空间的方向分布在“东北-西南”方向上表现“加强-减弱-加强”的特征;经济差异空间相关性较高,成渝双核及其都市圈极化显著,“成都-德阳-绵阳”经济发展带存在相对“坍缩”态势;经济增长类型的空间关联格局变化显著,成渝两地的增长序列逐步体现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特点,表明成渝双城都市圈带动效应初显。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成渝城市群经济发展的综合水平进行时空差异测度,提取到经济实力、经济品质、经济结构三项主成分,结果显示:经济体量上,成渝双核极化明显,城市群发展能级不足,城市群区域缺乏第三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品质和质量上看,重庆地区辐射带动效应强于四川地区;产业结构方面,产业板块相向发展态势初显,但同质化显著。研究最后基于单一指标和多源指标的复合评价,从经济指标主成分构成角度结合城市群发展现实背景,对经济差异的机制进行定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成渝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目前植物科学研究的普及性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人们对所看到的植物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该植物的学名、性状、品类等特征,使得在植物保护和植物病状知识研究中产生了一定的
随着经济与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建筑绿色化和功能性需求的不断提升,研发绿色节能、低耗环保的建筑材料对实现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与水泥相比,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时代的来临,科技产品日渐趋于智能化,无人驾驶汽车已逐渐由概念变为现实。作为人工智能代表产品之一的无人驾驶汽车,由于能够为人们出行带来极
副产物H2O2引起的氧化酶自失活是氧化还原酶在化工生产中应用的主要障碍。在此,我们报告了一个有效的级联策略,共固定化一个天然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模拟的配位纳米颗粒。F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