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在2004年暑期调研时,一批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的小康村社区教育的开展情况引起了笔者的兴趣,本文以两个比较具有典型性的小康村社区:南街村、刘庄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深入访谈和查阅当地文献等方法,尝试从其社区发展历程挖掘、分析其社区教育发展的特点与共性,以期从中获得对更广大农村社区教育开展的启示,促进更多的农村早日实现小康。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念界定。对社区、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教育等基本概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阐述和界定,包括社区、农村社区、社区教育和农村社区教育的概念。
第二部分,小康村社区教育解读。该部分共分两小部分,首先对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两个小康村—南街村和刘庄的基本情况,分别从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这两个村庄在河南乃至全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早达到了小康的水平,是小康村的样板。接下来对小康村社区教育发展历程进行了剖析,尝试从社区教育的萌芽、社区教育的起步和社区教育的发展三个不同阶段去解读其社区教育的发展情况,并进一步在解读的墓础上,概括出两个小康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特点,本文认为,两地由于经济社会荃础的趋同,其社区教育在发展阶段、社区教育内容方式的选择、以及社区教育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等方面,表现出了一些相同的特征。
第三部分,小康村社区教育发展条件分析。本文认为,小康村社区教育的发展得益于四个大的方面:理念的更新、,全民的参与、资源的充分开发和管理机制的协调统一。
第四部分,小康村杜区教,对农村社区教育的启示。针对小康村社区教育发展的情况,经研究发现,小康村社区教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农村社区教育产生启示:农村社区教育的定位、农村社区教育的保障、农村社区教育的运行和农村社区教育的评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