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理论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二十一世纪相继推出了《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政治秩序的起源》和《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三本书,基本构建了他的政治秩序理论,以回应多年来学术界对他的“历史终结论”是否还具有现实解释力的质疑。本文通过对福山的政治秩序理论做一项整体性研究,并深入揭示出这一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其局限性。首先,从形成背景、良好政治秩序三要素的起源和三要素发展逻辑三个方面对福山政治秩序理论展开分析;其次,围绕美国政治衰败问题,检视福山对于政治衰败的理解是否真实反映了自由民主的现实问题;最后,借助历史政治学的研究视角,着重对福山政治秩序理论中的发展逻辑以及与中国相关的论述进行批评。福山政治秩序理论提出的现实背景,即“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回潮”和“失败国家”的出现,让福山看到了自由民主制度既没有成为各国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没有“终结”各国的历史;同时,美国主导的“华盛顿共识”政策的失效,美国政治经济乱象频出,而作为对照的中国,在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都促使福山开始检视自由民主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福山吸收了多方面的理论资源后提出了政治秩序理论。促使福山进行政治秩序研究的直接理论源泉,是亨廷顿的政治发展理论和文明冲突理论。此外,福山个人的多年学术探索,也为他深入思考各国的政治史和美国现实提供了必要的思想基础。福山政治秩序理论的内在逻辑,从核心概念出发,对政治秩序和国家构建进行了一般性的理论分析,其目的是为此后批判福山的部分学术观点提供理论支撑。政治秩序是政治共同体内各要素(各行为体)的协调发展,可以为政治权力提供合法性论证,也可以通过制度化建设约束政治行为体。国家构建作为国家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在适用于中国的时候首先面临的就是对“国家”的定位。国家构建是指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不同的发展程度和不同历史文化的国家,其民族国家特征也不同。国家构建受到时间、空间和制度三个方面的约束。三个限定条件规定了不同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必然是不同的,简单的、不顾及历史条件的制度移植无法实现国家的良性政治发展。福山分析政治秩序起源和演进的主线是国家构建,具体包括国家能力的提升和官僚机构的公共性;另两个要素,法治和民主负责制,是为了约束在构建有效国家的过程中国家权力的无序扩张,指导国家能力有的放矢。福山认为,国家构建的起源是古代中国,更准确地说是秦汉建立的“非人格化”的官僚体制,福山认为中国过早地显现出现代国家的特征,即“早熟论”;与中国做对比的是古代印度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国家建设实践,二者都没有形成中国这样有效的国家统治体系;法国大革命后,欧洲的官僚体制的经历吸收了中国的经验,但在欧美的不同国家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法治和民主负责制则起源于西欧,法治起源于基督教,世俗国家通过与教会进行权力争夺,最终获得了法律的制定权和审判权;福山认为法治在中国是缺席的,而中东世俗国家与教会的争权过程与西方类似,但最终阿拉伯国家还是缺乏法治的。民主负责制起源于英国的封建制度,即中世纪庄园会议(议会),但在其扩展的过程中遇到了欧美庇护主义和依附主义的破坏,最终在英国,议会和君主势均力敌,以光荣革命为民主负责制的开端;民主负责制对于政治秩序的价值在于保护本国公民个人权利的能力,以及通过赋予反对法合法的参政地位来约束执政者。福山认为,无论是历史事实还是理论的可行性,均表明政治秩序三要素之间存在先后的发展次序。首先进行国家构建,建立有效国家和官僚体制,然后是确立法治的相关制度,最后是民主负责制的确立。福山主要通过历史上特定国家的政治演进过程,来论证缺少有效国家而“过早地”发展民主的弊端。福山提出政治发展次序的思想基础是认为制度是可以被借鉴和复制的,这种借鉴和复制不受历史因素的约束。与政治秩序相对应的概念是政治失序,从秩序到失序之间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政治衰败。福山概括为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制度与外部环境在变化频率上脱节,即制度僵化;其二是家族制的复辟,这种复辟就是对“非人格化”制度原则的破坏。福山认为,美国当前出现的政治衰败主要是第二种形式。此外,福山认为美国的另一个政治衰败的表现是身份政治所导致的选民分裂和民粹政治。从历史政治学的研究视角看,福山的政治秩序理论中的部分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福山对于比较历史分析方法的运用,存在“重比较轻历史”的问题,在比较对象的选择上不够科学。第二,福山对于中国存在误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福山对于中国的“早熟的现代国家”的定位是带有价值取向的:过早的“成熟”导致了过早的“衰落”,没有认识到中国历史中社会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福山没有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是由多重逻辑构成的,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第三,从世界政治史的角度看,帝国主义主导的秩序并没有消失,而是变得更加隐蔽。移植和复制发达国家的制度,从表面上看是制度的转移。但是,从“时空-制度”的限定条件来看,制度有其生长和生存的时空条件,而时空条件是无法复制和移植的。从总体看,福山政治秩序理论扩展了国家理论的历史视野,对政治秩序的构成要素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梳理,特别是对国家能力的关注,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再次强调国家在政治发展中的重要性;福山能够尖锐地指出美国政治制度呈现的政治衰败现象,体现了政治学者的现实关怀和责任担当。但是,福山仍没有跳脱出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导致其理论可行性低,过于理想化。
其他文献
阐述苏轼的书法特点,并对苏轼《洞庭中山二赋》书法作品内容进行介绍,进一步研究苏轼在《洞庭中山二赋》中的书法用笔技巧,并从起笔、侧锋、字形姿态等方面详细论述,对其在《洞庭中山二赋》之中所展现出的书法艺术特色进行解析,总结苏轼《洞庭中山二赋》对当代书法所形成的影响,以期促进苏轼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期刊
随着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单纯依靠内部资源已难以满足高层次的创新活动,社会资本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构建连接企业与外部资源系统的整合机制,对完善企业创新系统和提升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证明了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的积极影响,但对于中国情景下社会资本以何种方式、在何种情况下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投入这些重要问题,研究尚有不足。由此,本研究将不同层面的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作用机理
学位
传统的口服给药剂型通常以片剂和胶囊为主,其主要问题是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固定,无法满足不同个体对药物按需释放的需求。随着人们对疾病特异性药物递送以及个性化药物控释需求的不断增加,医药研究人员正敦促制药行业面向药物控释载体开发全新的设计及制造方法。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离散材料逐层累加的方式来实现物体构造的技术,具有“自由制造”的优势,可以为制药行业提供快速成型、多材料集成和复杂结
学位
赞扬言语行为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礼貌性言语行为,是言语行为的一个重要类别。赞扬言语行为的实现过程,也是赞扬交际意图实现的过程,是赞扬主体经过不断选择,最终通过语言形式生成话语,实现与交际意图连接的过程。赞扬者选择赞扬话语的过程是十分复杂的,本文关注的核心就是赞扬言语行为的实现,即赞扬话语形式与交际意图的连接问题。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是介绍了问题的缘起、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问题和思路以及研
学位
不足汽车总量25%的商用车消耗汽车总油耗的50%以上,发展节能商用车已被纳入《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规划,混合动力系统凭借多动力源协作与能量回收等途径可显著节能,在商用车领域逐渐成为行业趋势与热点。同时,随着我国商用车消费者群体结构的变化,驾乘舒适性日益成为年轻化市场用户的重要需求。为了兼顾“低碳环保、节能高效、驾驶平顺”的混合动力商用车的综合性能,功率分流混合动力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优势,还可实
学位
创新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也是我国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但随着技术越来越复杂,研发成本不断上升,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传统的封闭式的创新已无法满足这些新创企业的知识需求。因此,开放式创新理论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相关领域的研究,而企业外部知识搜索作为开放式创新理论的重要内容也同样被广泛关注。另外,我国新创企业是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如今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他们的
学位
16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急剧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数量大幅增加,自然资源耗竭加速、地球局部性污染扩大和人类规模性的健康“告警”等问题日益凸显,国际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自然环境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考验,形势日益复杂和严峻。从国内来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正在遭遇巨大考验,继续以过去重资源重
学位
旋压加工是一种少切削或无切削的先进制造工艺。这种工艺利用旋轮等工具,通过进给运动加压于旋转坯料,使其产生连续的局部塑性变形而成为所需回转体零件的塑性加工方法。旋压技术一般应用于圆形横截面空心零件的成形,为了克服金属旋压应用范围的局限性,实现采用旋压技术成形非圆横截面零件,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各种非圆旋压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多种非圆旋压成形方法。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非圆旋压技术,由旋轮组主轴带动沿该
学位
苏轼作为大书法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书法理论。苏轼的书法理论是围绕着“无法之法”和“通其意”而展开的。苏轼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他的书法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的。“无法之法”与他无有之有的宇宙生成论、无思之思的理想人格论有关,“通其意”与“致一”之道有关。
期刊
智能可穿戴健康技术(Smart Wearable Health Technologies,SWHTs)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创新了普通消费者可获取的健康信息类型和信息获取方式。在亚健康状态普遍、慢性病高发低愈以及公众健康意识逐渐提升的社会背景下,SWHTs发展迅速,得到了科技公司、消费者和医疗健康从业者等众多社会群体的广泛关注。然而,SWHTs实践中存在突出的用户流失和负面体验问题。市场调查显示,SWH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