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强和光周期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和幼蟹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l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疣梭子蟹是重要的海洋经济甲壳动物,目前其苗种培育仍然以传统土池方式为主,但土池培育所需的环境条件难以控制,致使苗种成活率较低,苗种质量参差不齐。随着水产养殖工厂化的发展,工厂化苗种培育是稳定高效生产苗种的可行路径之一,相对于盐度和温度等环境因子,梭子蟹工厂化苗种培育过程中光照因子的相关研究仍然缺乏。本论文研究了不同光强、光周期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和幼蟹存活、生长发育、抗氧化能力、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三疣梭子蟹工厂化育苗过程中光环境的优化与调控提供了理论支持。1、光强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存活和发育的影响设置了8组光强,分别是:0、33.01、61.55、93.57、124.31、195.31、248.51、310.95μmol m-2 s-1,光周期为12L:12D。结果显示,光照强度对ZⅠ和ZⅡ幼体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但ZⅢ、ZⅣ幼体和大眼幼体在124.31-195.31μmol m-2 s-1光照强度下存活率最高。光强为0μmol m-2 s-1时,ZⅠ-ZⅢ幼体发育缓慢,直到ZⅣ幼体阶段全部死亡。光照强度为195.31μmol m-2 s-1时,ZⅡ和ZⅣ幼体阶段发育较快。更适合三疣梭子蟹幼体的存活的光照强度为124.31-195.31μmol m-2 s-1。2、光周期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存活和发育的影响实验设置了6种光周期,分别是:0L:24D、6L:18D、12L:12D、18L:6D、24L:0D和自然光周期,光照强度为195.31μmol m-2 s-1。研究结果显示,在全黑暗条件下,梭子蟹幼体无法完成发育过程,在ZⅣ期全部死亡。24 h光照条件下,幼体存活率在发育后期不断下降,大眼幼体阶段全部死亡。ZⅡ、ZⅢ和ZⅣ时期幼体在光照周期为12 h、18 h、24 h时的发育时间显著短于其他处理组,在大眼幼体时期在光周期为12 h、18 h和自然环境组的发育时间显著短于其他处理组各自处理组中。因此,更适合幼体存活发育的光周期为12 h-18 h。3、不同光强和光周期组合对三疣梭子蟹幼体存活、发育和蜕壳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了6种光照处理,分别为:12L:12D-126.08μmol m-2 s-1、12L:12D-173.17μmol m-2 s-1、12L:12D-191.53μmol m-2 s-1、18L:6D-126.08μmol m-2 s-1、18L:6D-173.17μmol m-2s-1、18L:6D-18L:6D191.53μmol m-2 s-1,每个处理组设置4个重复。结果显示:光周期18L:6D、光强126.08μmol m-2 s-1时幼体存活率最高。在ZⅠ和ZⅡ幼体时期各组间发育无显著性差异,在ZⅢ幼体时期,光周期12 h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当光照周期为18 h时,在光强126.08μmol m-2 s-1组幼体发育较快,当光强为126.08μmol m-2 s-1时,ZⅣ幼体和大眼幼体时期发育较快。细胞凋亡相关的JNK基因和p53基因和蜕壳相关的Ec R和RXR基因在光照时间18 h时表达量显著高于12 h,但是光强和光周期没有影响E75和MIH基因的表达。4、光强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存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设置了8组光强,分别为0、0.83、1.61、8.17、15.89、31.38、63.69和124.31μmol m-2 s-1。结果显示,光照强度为8.17μmol m-2 s-1和15.89μmol m-2 s-1时,幼蟹存活率最高,而在黑暗强组和63.69μmol m-2 s-1组的存活率最低。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幼蟹的SGR缓慢提高,但存活率显著下降。不同光照下各处理组的SOD、CAT和T-AOC活力的活力呈抛物线状,1.61-31.38μmol m-2 s-1光照强度下,MDA水平较低。p53基因的表达在63.69μmol m-2 s-1光强时达到峰值,在1.61μmol m-2 s-1和8.17μmol m-2 s-1光强时下调。Bcl-2基因在1.61μmol m-2 s-1时显著高于31.38μmol m-2s-1和63.69μmol m-2 s-1,JNK基因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先下调再恢复上调,且在1.61μmol m-2 s-1达到最低。综合以上结果,尽管高光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长,但大幅度降低了存活率,光照强度8.17~15.89μmol m-2 s-1更适合幼蟹的存活。5、光周期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生长、存活、蜕壳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置了6种光周期,分别为0L:24D、6L:18D、12L:12D、18L:6D、24L:0D、和自然光周期。结果显示,光周期12L:12D和自然环境组的幼蟹存活率最好,0L:24D和24L:0D条件下幼蟹的存活率低。在光照6L:18D组E75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18h光照组,在18L:6D和24L:0D光照组RXR基因和Ec R基因的表达水平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MIH基因在光照周期为6L:18D时基因表达量上调,在其他光照周期时表达量下调。综合以上结果,适合幼蟹存活的最优光周期为12L:12D。
其他文献
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遭受酸、碱、盐等腐蚀介质的侵蚀而发生腐蚀,造成巨大的损失。据统计,全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损失占GDP的3%。碳点作为一种碳基零维材料,具有绿色环保、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性能优异等特性,在工业酸洗、海洋防腐和生物抗菌方面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柠檬酸/咪唑离子液体、柠檬酸/L-组氨酸为原料合成了两种功能性碳点缓蚀剂,并对其在1 M HCl和3.5%Na Cl溶液中的缓蚀行为及
学位
一线应急救援对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终端的要求是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可以广泛部署到中小型指挥车上并且无需其他伴随保障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间断进行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本文介绍了一种我国自主研发、基于龙伯透镜、新型雷达天线的收发组件和软件无线电技术开发的、相控阵体制的动中通卫星通信终端,为我国应急通信保障卫星通信能力朝着全疆域到达、全时段覆盖、全天候工作的目标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为未来国家低轨通
期刊
咔唑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芳杂环化合物,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及性能,在光电材料、染料、医药、超分子识别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在咔唑环上引入各种官能团后,能调节咔唑衍生物的功能和性质,从而进一步拓展了含咔唑骨架的分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因此咔唑的官能团化成为了近些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而在上述领域中,咔唑的烷基化又因其合成难度较大、所合成的烷基化的咔唑分子具有许多独特的生物活性
学位
陶瓷材料作为一种结构材料,因其具有高强度、耐磨损、耐高温和抗腐蚀等优异性能,可应用于高温和某些苛刻环境中。传统的粉末烧结方法往往会引入缺陷,不能充分利用陶瓷部件的抗压性能和高强度性能,造成陶瓷部件脆性很大。先驱体转化法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新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制备温度低,可通过先驱体分子设计制备出所需组成和结构的陶瓷基体。本论文主要针对SiOC陶瓷先驱体耐温性能不足的缺点,通
学位
龙伯透镜反射器通常用金属面反射电磁波,实现宽角度、宽频率的强回波。本文提出一种使用带阻频率选择表面(FSS)代替龙伯透镜金属反射面的设计,以使龙伯透镜反射器适应具有频率选择性需求的新应用。仿真结果表明,这一新型龙伯透镜反射器呈现出了预期的频率选择特性,并具有良好的角度和极化稳定性。
会议
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基于CMOS器件的传统冯·诺依曼架构已趋于物理瓶颈,计算机的“存储墙”问题日益凸显。基于忆阻器的存算一体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进行数据高效处理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忆阻器固有的微结构变化,使器件性能波动较大,这也成为其实际应用中的主要障碍。由此,本文制备了具有纯电子型电导调控机制的Au/ZnO/Pt全光控忆阻器。利用该器件执行存内计算,如实现16种布尔逻辑功能以及基于长程可塑性
学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材料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软体驱动器、生物医用等尖端前沿领域,材料的革命与创新往往决定了这些领域的发展进度与应用前景。对于高分子材料而言,如何在满足材料本身力学性能的同时实现材料的智能化并创新性地开发材料的新型成型加工工艺,这两方面是亟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在聚合物网络中引入多重响应性动态配位交联,实现了对高分子材料力学性能的调控与智能化
学位
该文利用新型泡沫材料聚甲基丙烯酰亚胺(PMI),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复杂太空环境探测的毫米波龙伯透镜天线,通过将泡沫材料的密度与介电常数相关联,结合传统龙伯透镜天线的工作原理进行仿真优化,实现了小型化高增益多波束的功能。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工作于33.7 GHz,增益可以达到25.65 dBi,波束宽度4.17°。该设计方法为将来小型化高增益的龙伯透镜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s,SRs)是一类典型的内吞型模式识别受体,位于巨噬细胞膜表面,可以识别并结合多种配体,包括各种修饰或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凋亡细胞和病原体。其中B型清道夫受体(SR-B)具有广泛的配体,可以结合不同脂蛋白及多聚阴离子磷脂类等物质,参与有机体一系列的生理或病理过程,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的形成或抑制、凋亡细胞的清除、宿主机体免疫防御等生命过程中起着
学位
锆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r-MOFs)不但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丰富的金属活性位点等优点,还具有大多数MOFs材料不具备的特性,如出色的水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Zr-MOFs材料多为粉末状,易流失,且很难与水性介质分离,这限制了它们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本研究将Zr-MOFs或其衍生多孔碳材料与高分子多孔基底结合,制备了新型的复合材料用以吸附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具
学位